“强将手下无弱兵。”
这是一个常用的成语了。其本义是“英勇将领的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比喻义则是“好的领导者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与之近义的则是“名师出高徒”。
哲学地看,“强”与“弱”已构成辩证概念了,思想当然也是辩证法的思想了。若是放在而今的现实生活中,是有一个问题的,即是:真的愿意跟着“强将”干吗?真的愿意跟着“名师”学吗?“强将”与“名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严格要求或要求严格——无论思想与作为,都是“严格训练”下属、门徒的。虽然不能“打手心”了,但对属下、门徒的“思想”“作为”之“压迫”怕是一般人所不能承受的吧?一天可以“承受”,两三年呢?长期呢?
对于“强将”“名师”,有一个比较经典性的评价:“霸王作风,菩萨心肠。”但这是“老话”了,恐怕今天的“新新人类”是只见“霸王”而不见“菩萨”就不能忍受了吧?所以,“强将手下无弱兵”只作一场话说的时候多,真实的存在却是艰苦艰难的过程,大为不易的,以至“强将”有时都不得不放弃其“强”了。
当然,“强将”之“强”是值得研究的好课题。
以上是“辩证之思”的一个“维度”,还有一个“维度”更是值得深思:“弱兵”把“强将”给“废”了!
现实地看、通俗地说,“弱将”把“强兵”给“耽误了的”不少,但“弱兵”把“强将”给“耽误了的”也不少见。这种情况,只要是组织机构,应该都是很有故事的,但我如鲁迅先生的思想一样,不能说,也不想说,何况还是“不言而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