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典故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或一计不施"。意谓未遇知音,未遇明君的苦闷之情。这明显是作者的偏见。当时的三国早己不是汉朝的天下。刘备是沾了刘皇叔的便宜了。
徐庶在三国时很有名气,可是他对刘备非常器重,终于得到刘备的赏识。心想,自己从此得遇明君,可以好好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
谁知,徐庶为刘备还未来得及设一计一谋,闻说徐庶的老母亲就被曹操诳入手中,骗至府中。
徐庶是个大孝子,对他的老母亲很是孝顺。但徐庶不知其理,身为孝子不能不为老母亲担忧。他只得告知实情,辞别了刘备,只身前往曹营寻找母亲。
徐庶见母心切,一时疏忽,竟忘了一件大事。立即拨转马头来见刘备。
徐庶见刘备还在那儿张望自己,可见,主公这时的心情糟透了。自己临行前推荐诸葛亮的大事差点给忘了。
徐庶说诸葛亮的才能比自己高明十倍,将军不可招他来投奔,宜亲自枉曲顾请。
徐母闻儿子前来,方如初梦大醒。这哪里是邀请,这分明是挟持,实际上是软禁了。徐母见到儿的面就知道上当了。并责怪儿子,既然得遇明君,就应该好好侍奉,不该为了我而耽误了你的前程。
徐庶虽然对曹操的为人深为不满,但他是个大孝子,母亲的安威不能不顾?
徐母深知曹操这是用母亲来要挟儿子,这下子走不脱了。为了杜绝后患,徐母纵身从城墙上一跃而下。
曹操很是钦佩徐氏母子的为人和声望,事已至此,无可奈何,立即赐棺厚葬了徐母。
至此以后,徐庶一直呆在曹操身边,跟随曹操打了许多仗,一生终不为曹操设一计一谋。曹操很爱惜这人才,又很敬重他的人品,一直对他无可奈何。
唯有一次,长板坡大战,赵云掉进了陷马坑,由于连日只身作战,人困马乏,难以脱险。人莫要说起,单单马可施不上劲。徐庶眼珠一转,向曹操献上一计。
徐庶走上前说:"主公,赵云战了三出三进,难以治服,今掉进陷马坑,主公何不用豌豆扔进去,滑得马儿难出陷坑?"
曹操一听,连连点头大笑,有道理,徐庶难得开口,今日为老夫献上一计,焉能不听?这恐怕从今往后为老夫出谋划策,也未可知。
赵云的马得了这么好的饲料,吃得饱饱的,立即来了精神,立即振鬃长嘶,一跃出了陷马坑。
曹操士兵阻拦不住,赵云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很快杀出重围。曹操和众谋士面面相觑,知道原来上了当了,肚疼说不出,只得作罢了。
其实,这是他们的政见不同罢了。从此徐庶自跟从曹操之后,未为曹操设一计一策,实践了他一生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