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每一个情绪都是送信人,提醒我们内在真实的需求和更深层的信息。比如,压抑让你获得安全,悲伤包含疗愈与安慰……
人们就某件事情向你发脾气,往往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而是通过这件事联想起了许许多多Ta积攒下的、压抑下来的不愉快,一口气发泄了出来。比如,你妈说:“你怎么一天到晚躺着也不帮我干点活!”其实并不是因为你躺着而不高兴,而是觉得你对她不够重视、不够关心,她已经很累了你却看不到,希望你能主动为家里分担些家务。
有些女孩子跟男朋友吵架,也并非就这件事无理取闹,而是不被关心的无力感持续了好久,才会因为一个导火索爆发。如果理解不了这些长久以来一层层累积的伤心,很容易认为对方在无故发火、翻旧账。
当你就这件事跟人争辩起来的时候,就会发展为争吵。但如果能看到对方掩藏在这件事下真正的情绪,就能更好地安抚对方。
如果你对现状不满时,可以先试着客观全面的感知。这种全面包括:身体、情绪、认知、需求,试着用语言去描述这些发生;还包括不同的视角:你的,他人的、家庭的、社会的、朋友的、 试着去感知这种不同。然后去承认这种不满意和偏差的存在,以及所有这些带来的感受。当你感知到这些,并允许这些发生的时候,你的心情会逐渐平静下来。然后,带着这个力量再去面对这种不满意,你会发现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因为你刚开始的不满意是被动的接受,是不得不、是抗拒的,你的力量都用来抗拒了,怎么有力量去解决问题呢?而后面的力量是先接纳、承认,然后看到问题的各个方面,你一旦愿意去看见,抗拒的力量神奇的消失了,这时候空间出来了,力量也就出来了。当你带着力量再去面对不满意的部分,你是主动去关照它,然后就有了解决的方法。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凡事,主动看见和求变,便有了成长的可能。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源自于自我独立意识的发展。对于那些叛逆的青少年来说,他们之所以去做某些事,本来并不一定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有人禁止他们去做。反之,如果一个叛逆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想法、做法没有引起成人的更多关注和反对,人们表现出理解和认可,那么做起来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叛逆的问题可能也因此而解决了。如果通过积极思维找出孩子的正面动机,然后因势利导,当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被肯定、被接受之后,他会有一种被看到、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