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明清的纸
明清时期,最大变化是生纸的应用,生纸是抄成后不再加工的纸张,即所谓“生宣”。生宣的特点是渗化性强,易吸墨,适合画写意画。
所谓“熟宣”,是指将生宣经过上矾[fán]、涂蜡、染色、布金等工序进一步加工,熟宣的特点是渗化性差,不吸水,适合工笔画使用。
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半生熟宣”。
生宣用于绘画是从明中叶吴门画派的沈周开始的,写意画法的兴起,要求在作品中造成墨的浓淡变化,互相渗化,造成酣畅淋漓的水墨效果,生宣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明末的徐谓更是开创了大写意画法,运笔自由挥洒,墨色天成,在纸面上形成非人工所能为的效果,对后世八大山人、齐白石等画家影响深远,泼墨大写意的画法对后世画家大量使用生宣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明末清初的书法家王铎,常使用涨墨法,也须用生宣才能达到饱满的书法效果。
明末藏书家毛晋广搜古籍,藏书八万余卷,以江西竹纸印刷书籍,物美价廉,风行天下,所用纸边会盖一个“毛”字印章,被称为“毛边纸”。
《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其中“杀青”一章详细记载了造纸工艺流程。
安徽泾县宣纸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但当时所用的材料不同,到明清时以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所产书画用皮纸质地优良,为书画家最爱,到清代青檀树皮日益短缺,所以掺杂了褚皮和沙田稻,成为一种混合材料的纸。
八、现代用纸
现代纸张多为工业化生产工艺,用酸浸泡木材制造纸张,导致纸张最多能保存三百年,这是我们平时所看图书的寿命,而我国传统工艺的纸张能保存五百到一千年。
如今纸张的生产已经不完全依赖植物纤维,石油提取物也可以制成合成纸。总体说来,造纸业污染环境,现代信息技术使“无纸化”成为常态,纸张的使用量在下降。
现代书画用纸分为宣纸和其他书画纸,其他书画纸品类繁多,很多也自称宣纸,原料是生长快速且价廉的龙须草。
严格意义上的“宣纸”使用青檀皮和沙田稻为原料,分为生宣、熟宣(经过“胶”“矾”加工后的宣纸)。生宣按原料配比分为“特净皮宣”(青檀皮纤维含量 80%),“净皮宣”(檀皮含量60%~70%),“棉料宣”(檀皮含量30%)。宣纸价格昂贵,四尺一刀要两千元以上,但质量也未必有保障。
九、宣纸的质量问题
现代科学思维下,研究者从各种可量化的指标对宣纸的质量进行探索,得出了一些结论。
例如: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宣纸呈弱碱性,所以保存寿命长。
泾县宣纸所用的青檀树皮,纤维长度均匀,细胞壁薄,有褶皱,空隙大,所以润墨性强。
宣纸的质量有以下标准:
1、润墨性
好的宣纸润墨性强,墨迹洇开的均匀,扩散梯度明显,中心浓边缘淡,能够层次分明地表现出“墨分五彩”——焦浓淡枯湿。
2、变形性
好的宣纸在着墨后不起皱,仍然整体平整。
3、耐久性
经过老化实验,发现好的宣纸的确能够长时间不变质,所谓“纸寿千年”,不是虚言。
纸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我国的纸有两千余年的发展过程,种类繁多,古人根据不同的笔墨纸,开发出各种表现技法,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奇珍。今人同样应该根据作品的需要选纸,合适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