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書籍,思緒湧現,回味再三,這短短十二個字,足以概括我對書的評價。我發現羅翔老師在事情的觀點的確有我不具備的通透,他的字句不斷地在我腦海里飄盪。我不禁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言語,又或是這種待人處事的事宜。
昨日深夜,我與往常一般與學生在網上進行補習,突然一陣”兒子妳來看看這怎麼弄“,“你開小聲些,我在睡覺你知道嗎?”的聲音從耳機中傳來。隨之傳來的是“你不要煩我啦!”,”我現在在補習呀!好忙!睡你的覺好不好“的回應。說真的,我對此是愕然,心中有萬千思緒在翻滾,總覺得這對話,這態度是不對,同時有指出的錯誤的衝動,但最後還是爛在肚子里。
下課後,真有些如鯁在喉,又有不吐不露之感恰然而生。總覺得他身為一個高三學生,理應對待父母有理,不應惡言相向。 但仔細一想,我又何曾是這樣呢。靜下來,我想到了羅翔老師在書中所提及有關道德譴責的言詞,其指出有時人們在指責別人時其實只不過是,自以為是,為了表達自身道德優越,且希望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而已,而人們也習慣”嚴於律他,寬於律己“。反思的號角在腦海中奏起...... 其實吧,仔細想想,在日常生活,我好像也如同這位高三學生般,對於父母的言語都不怎麼上心,也總覺得他們囉嗦,也感覺他們在打擾我,對於他們的回應,我也喜歡唱反調,與之不理,一副不上心般。也對!我有什麼資格去指責他人呢?去罵詈呢?
想著想著,眼淚不爭氣地落下,曾經與父母相處的一幕一幕如同幻燈片般閃現,原來他們一直給我最好的,給我無微不至的關心,而我卻不曾察覺,或許,他們的愛如同空氣,水般無價且重要,而我卻沒有去感恩,去感謝。不知何時,我把最好的態度留給了外面的親朋好友、師長,亦或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那一句“謝謝”貫穿我的日常生活,但怎麼沒有帶回家裡呢?想想吧!真是可笑!實在嗤之以鼻!
其實吧,我們是應該把最溫柔的留給我們最親近的人。希望我們都可以給予多些耐性在與父母相處之上,及表達那滿溢的愛。切勿 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才開始追悔。
羅翔老師在書中有幾句話是挺打動我的:
。勇敢是一種高貴品質,但是不勇敢卻沒必要加此口誅筆伐,千夫所指。
。走出自戀,走出仇恨,成為一個真正富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