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党一百年的日子,很高兴能把自己和一本书的故事分享给大家。首先声明,不是自己优秀,而是机缘巧合。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一次,去同住一个村的二姑家串门,正好赶上二姑家收拾居住多年的老屋子。
那时农村的屋子,多是土盖、土墙,人们的生存条件极差。
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在二姑家清扫出的垃圾里,我看到一本烂得不像样的旧书。它没有书皮书名,前后还被虫子嗑了好多。整个书发霉、发黄,很脏。翻了翻,感觉内容还不错,拿回家,去掉前后不全的书页,用纸包了包,还用做活的针,很认真地重新装订了一下,没日没夜地看了起来。尽管书的前边少了22页,后面也缺了很多,仍如获至宝,不知不觉眼前一亮,人生从此有了追求,有了奋斗的目标,浑身上下顿时热血沸腾。用现在的话说,全书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
虽然不知书叫啥名,但内容却很吸引人,很鼓舞人。书中的主人公叫吴运铎,书是用第一人称写的,繁体字印刷,看着费劲,但也能明白个大概。直到后来,从收音机里知道,吴运铎是新中国的“保尔”,书的名字叫《把一切献给党》。这本书是他自己写的自己的故事。
他的老家在湖北武汉,1917年生于江西萍乡,1991年逝世于北京。苏联的莫斯科还专门为他建了“中国保尔纪念馆”。
顺便说一下,二姑家并没有谁是党员,在她家能看到这本书,多少有点意外。
从中专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特意买了一本送给了班级最要好的同学。具体点说,送给了省东部煤城的一位同学。那时,学校不准谈情说爱,很多人都是“爱你在心口难开”,同学友谊纯真无瑕。后来,这位同学的一个晚辈还成了我们这的七品官,据说官位还比较靠前。
再后来,在市里书店花5毛钱又买了一本,这已是第五版,157页。记不清又看了多少遍,现在,它也很破旧,但一直珍藏在身边,没有扔掉。
从1953年7月的第一版,到1983年12月的第五版,印刷45次,足见这本书在当时的影响。
第五版的“内容提要”是这样写的:“吴运铎同志本来是一个煤矿工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接受党的教育,参加了革命部队,和同志们一起,刻苦钻研,制造武器,建立兵工厂。他一再冒着生命危险,突击紧急任务,三次负伤。他始终以顽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来战胜死亡的威胁。当他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也紧张地学习,坚持写作和科学实验,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这本书就是这个普通工人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真实记录……”
吴运铎在书的最后一页深情写道:“亲爱的同志们!我们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是生龙活虎、精力充沛的战士,随时准备到最艰苦、最困难、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一切,都交给祖国、交给人民、交给党吧……在为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的斗争中,做一个无限忠诚的战士,永远前进!”
吴运铎为了兵工事业失去左眼,并且左手、右腿致残,虽经20多次手术,身上仍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吴运铎。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他“全国特邀劳动模范”。1951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报道,题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介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功臣吴运铎》。1991年6月,国家建立吴运铎纪念馆。2009年吴运铎当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9年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人民日报》2021年5月31日6版再次发文,题为《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一晃几十年过去。“把一切献给党”早已深深扎根在我的脑海,吴运铎也早已成为我这辈子崇拜的大英雄,以致于今天在这里,又一次向大家说起吴运铎,说起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