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果宝儿
图/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网络
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都有不同的理解。
家庭和美,夫妻双方事业有成,父母健在,孩子健康且优秀,物质与精神的双满足。
这应是给予人最高层次的馈赠。
朋友圈晒出女子对老公的感谢: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评论下方一波羡慕的网友。
“我怎么就没遇到这么好的老公呢?幸福死了。”
我亦是怀有如此心态,有伴侣此生,当是无憾也。
但,人毕竟是凡人。
怎可事事顺其心,美其事?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自己欢喜的爱人标准,并为此寻觅而希之对方就是这个模式的想法。
于是乎,改造的过程在重复又重复的冲突里将要求者的心理防线扯得越发脆弱。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已成习性的一惯,想要遵从其不同标准的“符合”,却是成了被改造者的不愿。
幸福是什么?
问其上述女主人,答曰:“看不见幸福的影子。我说了无数遍不能这样,要那样。他也回答了好的。可结果还是原样。
如此,你说婚姻给我的期望是什么呢?
后来我想通了,试图改变一个人,是徒劳且让心境失衡的一件事。改变自己才是问题的突破口。”
男主人同样一脸无奈:“我感觉是回到了小时候被母亲管束的黑暗记忆。”
再问之,他无比真诚地说:“幸福就是能让我好好地松口气。”
亲密关系中如若可以做到一方对另一方的事事皆以其为中心,而不顾自我的行为。在一方被宠溺疼爱,另一方忘我的超乎寻常的为首里,看似温馨但总感不妥。
重回上述观点,人只是凡尘之身,有自我的需求,在前者需求的弱化或是完全退而让位给后者的大爱之光辉下,偶尔为之可行,但长期以其不符人性的标准去处理亲密关系,只会让前者生出原来刻意营造出来的“我在乎你”的种种,让己身生出疲惫之感。
如此,平衡在不对称里渐有不满,依着人生而就有的防御机制——压抑给予免受不良情绪的困扰。
久而久之,竟忘了是真实的自我还是只是面具下我的本心?
如若想要改变对方,你做好未能收到良好预期的准备了吗?
如果没有,那请放弃那自以为是的改造之手。
回归初始,婚姻里,有一三观契合,共同进退的队友是幸福的基石。既不需要刻意改变,因为认知里就已有了对对方所言的思考,你将他或她的建议或要求给予采纳或是拒绝,本就是在相通的默契里作出。
幸福在你我的理解中,在相互尊重里不自觉地做着这些值得且愿意做的事。
这就足够。
在头条中看到关于幸福的一句话的问答,匆匆下笔将其写入。有时我们往往以为掌控是很自如的一件事,实则人最反感就是被其掌控。情感的增减不仅要在适度的空间,且又不能让一方失了对自我的价值体验。幸福与否,人的尺度不一。如想心得意满,提升自我的情绪管理能力、转换认知重塑视角,在同一问题上或许会有另一番不同的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