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利之所在,天下趋之“,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
“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引用以上话的时候,我故意隐去了原始作者,我的用意在于在尽可能减小其它不必要的干扰,尽可能从论点本身去思考其合理性。(至少,不要因为出自名人而盲目奉为皋比)
列举孤立事件证明,一定会引来流于偏颇的质疑。检验论点的方法是仔细分析尽可能长的时间段,尽可能复杂的事件,尽可能丰富的人群,一旦发现多数的事件在撇去纷杂的外表之后,凸显出共同之处,那么可以说是找到了规律,尽管有时规律比较残酷,不是人们所期望的那么美好。接受与否不能否认规律的存在,如同哥白尼被火焚是改变不了地球绕着太阳转的事实。
世间的人,都在追逐利益,希望用最小的付出,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利益。
两千多年前,晋国暴发夺嫡的“丽姬之乱”,其间晋国太子申生自杀,两位年幼的国君相继丧命。重耳在即将回国登基之际,一直不离不弃的舅舅狐偃和介子推截然不同的做法,是比流亡十九年的艰辛更具挑战的问题。重耳在登基之后的论功行赏上终聪明策略(“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受次赏”《史记·晋世家》),极大平衡了各方利益,团结多数人,终成霸业。
帝王争夺利益,酿成国破人亡的悲剧;利益照顾合理,避免分崩离析。
“免役法”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中一项重要变革。(简单说来,之前出劳力的杂役为变法后的出钱相抵所代替。政府使用征收的钱,雇佣专人完成诸如催租,兴修水利,衙门杂役等等徭役。)这项法令遭到了两股势力的强烈反对,一是官吏,二是和尚,单丁户等,原因是变法之前,他们无需出力,变法之后他们需要出钱,利益遭到损害。
“免疫法”的最大利好是把农民从繁重的徭役中解脱出来,他们得以专事农业生产,与此同时,政府比预期多征收20%,以备灾年之需,国库因此充盈。反观官吏,他们因钱财受损而不满,百般阻挠法令颁布,王安石被迫罢免宰相之职。
利益并不是帝王将相,战争,资本的专属品。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外乎以物质的形式和被认可的满足感表现出来,活着的每个人,必然面临大大小小的利益纷争。小到为公共汽车上一个座位,自己的主张被老板认可与否,是否比平日省了两元钱买了一桶菜油,家务如何分担,大到生意挣钱与否,房产写上谁的名字,彩礼是否逾百万。
许多年前,我的两位香港同事,很是不解为什么人们会在公共车站乱挤,在得到我的“人们抢着上车”回答,他们依旧不解,继续追问假设公车公司派出足够的车辆如何,我最终以“人们想第一时间回家”彻底解决了疑惑。一个简单的事件反倒是可以把规律呈现得清清楚楚。
我小的时候,日本产的彩色电视机因为质量好,加之中国的日用品贫乏,因此很是抢手。爸爸和我讲起签订进出口贸易时,日本坚持出口更多彩电,中国则坚持进口更多数控机床,我很是诧异,让每一个中国人能用上好东西,彩电不是越多越好吗?爸爸却说,彩电是消费品,不能帮助创造价值,而数控机床能帮助生产更多产品。
要求老百姓能站在国家,大局的高度想问题并不现实,也不可能,但是在彩电,机床,在普通民众,中国,日本之间,各个方面有着大相径庭的利益要求,冲突自然而然产生了。
“弱国无外交”的真知灼见,是比起呼吁道义,人道是更加真诚的做法。
世界发展不平衡,资源有限,观念差异无处不在,这些因素加剧了追逐利益的冲突。冲突的大小,被人们赋予道德高尚恶劣和人性善恶意义,殊不知恰恰是实实在在利益权衡的结果。
利益由于更多地与金钱联系,由于造成了仇恨,因此人们羞于提及,羞于提及的结果是人们需要找到另外的东西转移利益的面目,道德,人性应运而生,更加可怕的是,为了掩盖真实的利益争夺,制造出掩人耳目的人们愿意接受的理由,声东击西,故意转移视线。凶恶的狼本意是要吃掉小羊,可是它不得不找出了“去年你弄脏了河水“的蹩脚理由,它之所以找出这样的理由,是因为有接受这样理由的市场需求,有在短时间内掩人耳目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开战总要找一个正义之师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现代战争无不以民主自由为幌子,等等,如出一辙。
承认利益存在和以及导致冲突的主要因素并不是认可利益的合理正确性,相反可以更加明晰冲突,仇恨,罪恶的原因,才可以更有效的解决冲突。
道德重要吗? 当然,但是一味强调道德,人性,是本末倒置了核心与辅助的关系,只会把人们推向更加相反的方向,在道德谴责,人性辩论层面的办法可能并不能做到釜底抽薪,因为真正的问题没有解决,它一定会在将来暴发。更有甚者,假借道德,人性的制高点,一则愚弄事实,二来急功近利,把正确而难办的事情弃之不顾。(说到底,费时费力而没有收获,这违背了当事人的利益)
阅读《平凡的世界》给我最大的震撼不在于以孙家父子为代表的中国人的艰辛,隐忍,而在于包产到户后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一块土地,同样一群人,一夜之间仿佛奇迹降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好在现在我可以稍加解释了。
要求每个人有类似的利益诉求是不可能的,用你自己的利益诉求理解别人的做法只会穷途末路,但是每一个人的利益有被看见,关注的合理性,有被规范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