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魏晋寒
原创文章‖0002
关键词‖参与度
万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们对于“幸福”二字的定义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对于“什么是幸福”这个人生问题,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最终答案。
比如说:身体是否健康、心态是否积极、经济是否殷实、眼界是否宽阔、朋友是否真诚、家庭是否和睦、事业是否顺利……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个评判人生幸福与否的重要标签,或者说,还有一个追求人生幸福的重要角度。这个重要的标签和角度,就是人生参与度。
先说结论:幸福的人生,人生参与度往往很高;不幸福的人生,人生参与度往往很低。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为自己而生活,要为自己而努力。所谓的人生参与度,就是以我愿意、我主动、我享受、我认同的心境,去接纳自己的人生旅程,开拓自己的生活边界,以参与者的姿态,规划生活,完成工作,照顾家庭,经营兴趣……
比如说:今天我要认认真真帮助家人做一顿饭菜,今天我要安安静静阅读一本书籍,今天我要酣畅淋漓的来一次晨跑,今天我要踏踏实实完成一项工作……
我们会发自内心的认为一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并且积极地参与其中,这就是人生参与度的定义。
与之恰恰相反,当我们以被动的、排斥的、抗拒的情绪去完成一些事情的时候,即便我们获得一定的结果和利益,我们依然不会幸福和顺心,因为我们的人生参与度并没有因为行为结果而水涨船高。
网上有一句话非常流行:“工作不是为了单位和领导,而是为了自己的人生!”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有人把它定义为索然无味的心灵鸡汤,也有人把它等同于领导的职场大饼,甚至还有人发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嘲弄和反驳,表示自己一定不会“内卷”其中。
的确,当努力、勤勉、耕耘换不来应有回报的时候,我们的行动就会越来越懒散和敷衍,我们的心境就会越来越消极和抗拒。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件事情,人生参与度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思维概念,也并非只有“0%”和“100%”的行动区别。
就算生活再对不起我们,工作再辜负我们,回报再配不上努力,我们依然可以用“5%”、“10%”、“15%”的人生参与度,去做一些事情,去获得一些改变。
比如说:今天我只认认真真工作一个小时(其它时间可以心不在焉);今天我只安安静静阅读三十分钟(其它时间可以尽情上网游戏);今天我只刨根问底学习一个专业知识(其它时间都可以放飞自我)……
正是因为“5%”、“10%”、“15%”的人生参与度,或者说,每天一个小时的认真工作、每天三十分钟的阅读时光,每天一个知识点的熟练掌握,这些经历一定能够在茫茫无际的人生旅途,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安全感和踏实感,以及满足感和成长感。
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源泉吗?
人生参与度的重要意义,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事实上,当我们渐渐了解到“人生参与度”这个思维概念存在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从中获得利益。
就如同说:一个人的人生参与度只有区区5%,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然而更加不幸的是,这个人对此还一无所知。
与之恰恰相反,一个人的人生参与度竟有60%的高度,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然而更加幸福的是,这个人对此心知肚明,他能清清楚楚感受到自己对生活的掌控程度。
所以说,我们可以利用好“人生参与度”这把尺子,去丈量自己某一天、某一周、某一月的掌控程度,而不是不知长短、不知进退、不知难易、不知好坏……
这一点,也是人生参与度这个思维概念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当你阅读完这篇文章,你不妨在睡前的十几分钟,通过自己的方式角度,去估算一下自己这一天、这一周、这一月的人生参与度的数值大小。
有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且自己认认真真去完成了,就给自己增加一些分数;有些事情,明明是自己应该做的,却又本能地感觉这些事情是外界强行塞给我们的,那就适当减少一些分数;
有些事情,是自己顶着惰性完成的,那就给自己增加一些分数;有些事情,本应该按时完成,却因为懒惰而拖沓延期,那就适当减少一些分数。
有些事情,自己舍易而求难,那就增加一些分数;有些事情,自己是避重就轻,那就减少一些分数。
有些事情,通过行动开拓了自己的生活边界(比如兴趣爱好),那就增加一些分数;有些事情,因为懒惰渐渐缩小了自己的生活边界(比如常年宅在家中),那就减少一些分数。
……
当然,判断人生参与度的标准还有许许多多,且因人而异,就算我们的人生参与度只有区区15%,我们不必心灰意冷,因为我们已经认知到了这个数值,这本身就是成长进步的开始。
当我们的人生参与度达到60%,我们也不要骄傲自满,因为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