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致敬作者」
和每个人都不一样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是最好的事,也是孤独的事。有时想模仿一下会发现抄无用,每个人的每个细小感触宏观相通,微小具体不同。没办法抄作业的。
别人的自洽恰恰就是你崩溃之处。相对而言肯定不是别人带给我们某种难以自处的段落和事实,实际就是无法忍受某一刻或此刻所思所想的自己,为什么无法忍受?了解,不可能,不了解,就平常态。那种无法忍受来源一种混乱,从内向外扩散的一种焦灼,实际上并未发生任何的事。
就看想不想,而后才是能行不能行。否则怎样都能行。大部分在运行的层面都会被卡住,实际就是来自于对无用之事的专注,那种专注犹如重温童年。愿意追随某个也许聆听过的熟悉旋律,那个旋律带你可以去两个以上不同地方,你可以同时出现。以灵以觉。
大部分时间它封闭着,由于自身的敞开与进入,有些什么打开了。正是这样,对面的才会逐次出现并迎刃而解。每个人都很重要,每种感觉也是。仿佛由内心都是极为了然的,那种未经破碎来自于呵护的可贵。某种静止的画幅,我们始终探索一些什么。它始终没有固定的姓名。
有些来自于现实,有的来自于精神引爆以后,我始终要超越过去。再回来。
当我思考你的感受,你就没有感受了。我觉得第二人称的可贵之处在于曾经内部松动时的自我启动,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这种亦步亦趋抽离的第二人称。
我识别一部作品首先会觉察一下,这个我非我。那个我的确是我。其实很多我都是虚空杜撰,真实而相对。
海啸的时候,潮涌的时候,他会不会来。海的旁边,我们溜达一圈上个厕所就回去了,我们只是来看看,没有目的。漫无目的背后如果有深意那会是什么,根本就不用力的用力。外部看像是顺受的实则乐在其中,内卷本身就是做很多,你不说我也做到。
当生存层面得以达成,它变得不再或没那么重要了。在想象中某事难易程度,和实际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你想象中的人,不是实际接触到的那个人。想想事物背后空性的,如果用一个小说来完成,做成,达成,会是什么?抽离又消解。
太多道路都能到达,就不会珍惜。想象中设置了障碍,让分裂回归完整。而真实的好作品最终其实不会觉得悲哀,感伤淡淡地,其实就非常特别,而不是沉重地非怎样不可的决定。前面的烘托就是为了此刻吧。
如果不当作比较级的对手,就不会有这种感受。不喜欢了就果断的从心底拔出消息,不去感受,就是最好的非暴力了。
最怕是你不喜欢还强迫自己,也许那会有什么呢。真的没什么,氛围令人讨厌。人类处境并非只有活着,当然,有人对此有天生敏感敏锐,是个事实。不喜欢的背后都是空的,氛围这东西,你觉得沉浸那人就会觉得是分裂。
尽量让空,实际是空。显空却不可能。
你旁观并送走一个人或魂,你的感受受到了洗涤。或许这样就是意义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