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当前位置: 人人有的逆反心理 > 正文

人人有的逆反心理

说到逆反心理,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认为这个话题离不开青春期,离不开少年,似乎逆反心理就是青春的代名词。可我更想说的是,逆反心理并不是青春期孩子的“专利”,许多成年人在人际交往中,逆反心理也会有,甚至还挺重。

比如,现在网络上出现的大量“杠精”,你说白的,他非要说黑的,你说左,他非说右,你说对,他非说错。不是基于事实的反驳,而是基于“你一定错的,我才是对的”,基于“我就是和你不一样”的心态。好像自己跟别人对着干,他就成功了一样,寻求一种快感。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的特征表现为认识上的偏见、观点的极端、情绪的抵触行为的盲从放纵等。为了维护自尊和保护权益,通过对抗的行为了证明自己、保护自己。另外,还有一种好奇心的驱使。因为越是禁止做的事情,往往人们越想去探寻。

心理学家费尼·贝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男洗手间里挂上禁止涂鸦的牌子。其中一块警告:“严禁胡乱涂写”。另一块以相对柔和的语气声明:“请不要胡乱涂写”。

然后调查挂牌子的洗手间里被涂写的数量。结果挂“严禁胡乱涂写”牌子的洗手间,被涂写的情况更加严重

逆反心理是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尊严而对对方的要求,故意采取相反的态度或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通过对抗行为,可以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甚至告诉他人自己很强大。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火种送给人类,主神宙斯十分恼火,决定让灾难降临人间。宙斯命令儿子火神用泥土制成一个美女,取名为潘多拉。

潘多拉拥有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作为嫁妆,来到了人间。她和其他女孩一样,对神秘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加上宙斯给她盒子时告诉她,绝对不要打开。

一日,潘多拉出于好奇心打开了盒子,里面各种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向整个世界。从此,人间充满了各种丑恶和灾难。

现实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的情形:越是被社会规范所不容的事情,人们就越想尝试一下;越是被禁止的行为,越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向往。禁止会促使人产生逆反心理,采取各种方式去恢复被禁止的自由。例如历史上的一些禁书,越是受到严厉的查封,越被人们竞相传阅,结果反倒成了畅销书。

逆反心理反应出了比较自我的一面,很难接受别人的建议。有时候发现自己明明是错的,但还是死不承认。

对抗是了证明自己”。

有专家指出,成年人的逆反心理还很重,那时因为小时候被约束得太多,自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因此,青少年阶段出现逆反心理时,父母如果处理不得当,将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是有“边界”的,即:一个人产生舒适感的范围。一旦这个范围被触犯,人会从本能上感到不适、腻烦、暴躁和抵抗的。边界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但它却又是真实存在的。边界不仅存在与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存在于社会各种关系之间。

爱之切,“恨”之深。为人父母,做人长辈的,特别容易欠缺“边界”这样的概念和认识。父母常常会不自觉地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强行“干涉”和“安排””。越是催促,青春期的孩子越是会故意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明明自己心里打算做什么事,有计划了,可这事的安排被父母先提出,还是命令式的提出,孩子就会情绪上来,立马放弃这个行动,放弃这个计划。

记得有几回和女儿互动中,因为我率先说出了想法,她非常不满地说:“我自己就是这么想的,老早计划好的,不用你提醒。”我的说,意味着对她的不放心,预设了女儿缺乏经验,需要时时教导她,在她看来充满着对她的不满意和不信任。幸而,我俩的对话一直比较通畅,女儿也比较擅长表达个人的感受,多数时候能够让我第一时间知道她的实际想法与感受,她的反馈就是对我的提醒。

然而,有些孩子不善于表达,他们只会用“拖拖拉拉”“磨磨蹭蹭” 的行为来表达不满。这就是没有“边界”的结果。明明知道父母说的没错,指导的也没错,建议的也没错,但就是不想做,也故意不想做。因为他人触犯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会有一种被强制和被安排的强烈不适感

不管孩子年龄多大,他们生而为人所具有的“自主”“自觉”天性,是人之天然禀赋,他们需要有独立空间,有独自做主的事情,需要被允许在能力范围内不受指点和安排的去做一些自己的事,拥有一种“自主”感。典型的秋裤理论,即“有一种冷是我妈觉得我冷”,就是父母世界中过界的最具象表现。

过界的行为,会令人产生非常难以忍受的“不适感”,甚至毫无来由的“愤怒感”,这种感觉会激发人的抵触心理,甚至反抗行为,所以,当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势同水火”时,往往是因为父母过多的插手了孩子自己的决定和安排。

“过界”的底层逻辑和基本认知的真相,就是:不论碰到任何事,我们都在心里对孩子预设了“你不行,所以我来帮你安排”。生活的真相却是:这世界上,只要你能相信,孩子就没有不行的事。

了解了人类的逆反心理,很多人会反其道而行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18世纪时,法国农学家安瑞.帕尔曼切打算将美洲的土豆引进本国,没想到竟遭到国民的一致抵制。后来,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

帕尔曼切经过国王的许可后,在一块闲置的土地上种植土豆,并请求国王派兵白天驻守在那块土地旁。这神秘的举动,撩拨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趁卫兵们撤走后,成群结队地来偷挖土豆,然后移植到自家的菜园里,精心照料。没过多久,家家户户都种植了土豆。

正是帕尔曼切深谙人们的逆反心理,成功地让土豆走进法国的千家万户。

很多精明的商人也善于利用顾客的逆反心理,刻意营造出产品畅销的假象,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一些商家在店内悬挂“某商品已售完”的告示,引起消费者的兴趣。等他们慕名前来购买的时候,商家再告诉他还有一小部分存货,这样就更容易做成交易。

明朝时,四川的杨升庵才学出众,中过状元。一次他因嘲讽了皇帝,所以皇帝要把他充军到很远的地方去。朝中的那些奸臣更是趁机公报私仇,向皇帝说,把杨升庵充军海外,或是玉门关外。

杨升庵想,充军还是离家乡近一些好,于是对皇帝说:“皇上要把我充军,我也没话说。不过,我有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

“宁去国外三千里,不去云南碧鸡关。”

“为什么?”

“皇上不知,碧鸡关呀,蚊子有四两,跳蚤有半斤!切莫把我充军到碧鸡关呀!”

“唔……”皇帝不再说话,心想:哼!你怕到碧鸡关,我偏要叫你去碧鸡关!

杨升庵刚出皇宫,皇上马上下旨:杨升庵充军云南!杨升庵利用“对着干”的心理,打破了奸臣的奸计,达到了自己要去云南的目的。

可见,无论男性女性、年长年少,内心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逆反心理,只要善于抓住那一根“反骨”,轻轻一扭,他人一般都会按照你的意思去办。这的确不失为一种省心省力又有效的说服方法。

作为一个成年人,与人互动中,要有自省能力,能够觉察某一句话,某一个念头,是出于对自己对事件有利的出发点,还是纯粹就是为了呕一口气,带着情绪做的决定。了解逆反心理,更好地掌控自己。同时,了解逆反心理,觉察他人,更好地与人沟通。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112篇,打卡:逆反心理。字数2787,共累计206722字数)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