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电影叫《阴谋与爱情》,如果用这五个字命名本书,也不为过。爱情与阴谋连接到一起,注定了不会有美好的结果。
事实上本书中女主身边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左右着她对婚姻对象的选择。姨妈表兄朋友无不如此,但最后起了决定作用的是梅尔夫人。
莉迪亚姨妈的态度非常明朗,她崇尚金钱,名誉,地位,而具备这些良好条件的沃伯顿勋爵就是最佳人选。她为伊莎贝尔没有选择沃伯顿勋爵感到惋惜,以致后来还问伊莎贝尔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
表兄拉尔夫希望伊莎贝尔嫁给一个有价值的人,那人应该具有更宽广更丰富更生动的性格,而不是像奥斯蒙德那样渺小的人。拉尔夫说,伊莎贝尔就像是飞行在光芒万丈的蓝天上,被一朵向上抛去的不及她高度的已凋谢的玫瑰花所吸引,一头栽了下来。他替她感到委屈。拉尔夫的智慧和阅历让他认识到 奥斯蒙德的狭隘自私。在 他眼中,奥斯蒙德就是一个一无所成的半吊子艺术家,丝毫配不上伊莎贝尔。他愿他嫁给沃伯 顿勋爵,毕竟是他的老朋友,亲切温和,宽容,忠诚,智慧。
亨利埃塔热情开朗坦荡,全心全意为朋友着想,屡屡向伊莎贝尔施之援手,热心地为朋友谋划, 几度想玉成伊莎贝尔与他们共同的朋友——诚挚直率的工厂主戈德伍德的良缘。不过他的谋划没有梅尔夫人那么巧妙,最终没有被采纳。
梅尔夫人是个蒙着高雅的面纱,靠处世圆滑混迹于上流社会的穷人,她觊觎伊莎贝尔继承的高额遗产,出于对她和奥斯蒙德的私生女帕茜成长的关心,步步为营,精心巧妙地设计了一张网,撮合了奥斯蒙德和伊莎贝尔的婚姻,让伊莎贝尔成了她的囊中之物。
上述前三人都是出于对伊莎贝尔的爱护,希望她有个美好的前程,希望她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对她进行建议规劝,而后者则出于完全利己的私心考虑。
作者有意在伊莎贝尔继承遗产前,让戈德武德和沃伯顿勋爵向她求爱,旨在做出强烈对比,表明他们爱的是伊莎贝尔这个人,这个妙龄美貌的,崇尚自由思想的,喜欢探索世界的迷人少女。而奥斯蒙德是在伊莎贝尔继承遗产后,在梅尔夫人的设计下,像猎人靠近猎物那样一步步逼近伊莎贝尔的。
那么为什么伊莎贝尔放弃年轻有为热情诚挚的戈德伍德,以及拥有财富地位的英国贵族沃伯顿勋爵,选择了一无所有孤独贫穷的奥斯蒙德呢?
一方面是出于奥斯蒙德的狡诈伪装。他在婚前婚后判若两人。婚前,伊莎贝尔眼里的奥斯蒙德,是个“在贫穷面前保持着尊严的人,一个视富贵如浮云的人,知道一切,理解一切,有最亲切、最温柔、最高尚的精神。”只能说奥斯蒙德伪装的太好了,他的层层面具足以欺骗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
另一方面是出于伊莎贝尔的自负。
一个美貌的妙龄少女,自小被父亲教育着多看世界,物质上被极力满足,且聪明好学自信博览群书。唯一缺的就是财富。这一缺陷来到花园山庄后,又被及时地补足了,她已经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可人儿,她自恃聪明,追求独立,一向有独特的思想,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在终身大事上更得彰显她的主见,别人越是规劝,她越是坚持。在理智和情感上,她是趋向于情感的,所以在爱人的选择上肯定是爱情优先,不是其他的附加条件。她对前两位条件优越的求爱者,是没有爱情的。虽然他们几次三番地求婚,在她婚后又对她牵肠挂肚念念不忘,她也依然没有动摇。他对奥斯蒙德是有爱的,如果没有爱,她不会极力维护奥斯蒙德,也不会义无反顾执意要嫁给他。也许这其中还有一点点的小逆反。当她婚后发现了丈夫的真实面目后,为时已晚。她也耻于跟人谈及自己的懊悔。这无异于承认她判断失误婚姻失败,这无疑是对她的沉重打击。她也不需要同情和怜悯。所以当戈斯伍德知道真相后,表现出极度的同情,想带她逃离,也遭到了她的严正拒绝。
对他的表兄,她也是一度隐瞒被骗真相,直至他临终前才和盘托出,她的悔恨是真诚的。之前他的表兄曾告诫她,奥斯孟德狭隘自私,凡事只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事实证明他的表兄是正确的。 婚后伊莎贝尔才发现艾斯蒙德的真正理想是飞黄腾达,阔绰体面,过贵族式的生活。 奥斯蒙德不但自私,狭隘,傲慢多疑,还残忍冷酷,时常对伊莎贝尔进行压制性说教,并施之于冷暴力。他需要伊莎贝尔完全地服从于他,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对他自己的女儿,亦同样要求。他把她送到修道院进行驯服教育,为了她的美好前程,让她攀一门贵胥,她稍有不从,就把她送回修道院反省。多么令人窒息的父爱!可怜的女孩不得不低下美丽的头,以一切让他的父亲愉快为宗旨行事。
之所以悲剧发生,源于两个重要的字——了解,这两个字也是拉尔夫对伊莎贝尔的建议。他建议伊莎贝尔对奥斯蒙德多多进行了解。实际上一个人不管有多少学识,有多少社会经验,短期内也难以看透一个蓄意深藏的人。唯有长时间地了解才能接近真相。在这方面亨利艾塔做的非常出色。他将班特林研究了好几年。亨利艾塔说,“我完全了解他。他像一份说明书一样一清二楚。”班特林明知亨利艾塔不是一个受人摆布的人,却尊重她,愿意和她结婚。两个年轻的美国女子,两个志趣相投的好朋友,亨利艾塔跟伊莎贝尔的爱情,又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伊莎贝尔喜欢标新立异,不落俗套,喜欢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世俗的眼光倾向于名誉,财富,地位,奥斯蒙德偏偏表现出轻视这一切,那么的与众不同,清高孤傲,这点与伊莎贝尔的性格相契合,她要和他在一起,弥补他的不足,助他成功,这样即帮助了他,又凸显了自身价值。这一点可以在文中找到佐证。当亨利艾塔和班特林日久生情,本在意料之中,而伊莎贝尔却大感意外,看看伊莎贝尔的反应吧。“亨利艾塔终于承认自己也是一个人,是一个女人,可是她却一直把她当作一堆闪闪发光的烈焰,一种没有躯体的声音。现在她不免感到失望,发现她也有个人的感受,也受七情六欲的支配,她跟班特林先生的友谊也没有跳出一般的轨道。她跟他结婚,这还是落了俗套,甚至显得有些愚蠢。”
当然这世界上绝对不乏真爱。
戈德伍德非常爱伊莎贝尔,在她婚后还密切关注着她是否幸福。当他知道她的不幸,并且也受托于拉尔夫,他迫切地想要挽救伊莎贝尔于危难,想跟她共同开创一片新天地。
沃伯顿勋爵对伊莎贝尔也是真爱。求爱遭拒后,为了更多地接触伊莎贝尔,竟欲娶伊莎贝尔的继女为妻。
热情稚气的爱德华·罗齐尔,坚定执着,变卖家产也要迎娶纯洁善良的帕茜。
表兄对伊莎贝尔的爱,更多的是手足之爱,即便他让父亲从自己应得的财产中分一半给伊莎贝尔。鉴于他自身的身体状况,他更多的是对伊莎贝尔幸福的期盼和祝愿,他的智慧深沉真诚,令他对伊莎贝尔无私的帮助充满了圣洁的光辉。
小说结尾开放式的结局引人遐思。
伊莎贝尔在返回罗马前与亨利艾塔有一夜时间谈心。他们二人都有着崇尚自由的独立思想,伊莎贝尔已幡然醒悟,决计不会再重蹈覆辙。但是文中留下了伏笔,她答应帕茜会回去。她对帕茜的爱,将促使她做出明智的举动,避免帕茜重蹈她的覆辙。以她的聪慧,我想她会让帕茜得到她应得的幸福,她也会让自己得到应得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