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会场的大熊猫
虽已过不惑之年,但身在职场深知没有专业技能的提升和认知思维的拓展,是很容易被社会和职场淘汰的。老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所以这么多年读书也成了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女儿小的时候,DD网购买的纸质书基本都是给她选的,后来书籍装满了家里一整片墙的书柜,会员积分也攒了不少。
女儿上高中后,基本就由她自己选购书籍了。我开始在网上买些自己计划读的书,但买回的书多半断断续续读完,甚至会被遗忘在角落了。
电子书逐渐普及后,感觉电子书很方便于平时碎片时间读书。有一年开春,我定了一串读书计划,家里先生很支持地给买了台kiddle阅读器。
使用kiddle阅读,电子书还得转换格式我嫌太麻烦,读书计划也因各种借口打折扣,后来kiddle变成了家里束之高阁的鸡肋了。
这台kiddle利用率最高时,也就在女儿读高三时,她每天吃早餐时间,用我摆放在饭桌上的kiddle读完了《曾国潘传》。
后来我开通了DD云阅读,用APP可查找当当网的电子书。购买电子书下载后可直接在APP上阅读,读到书中要点或精彩部分,还可以手机操作划重点做电子笔记。但DD云阅读只有阅读、听书功能,没有学习课程和交流功能。
“时间的朋友”金句流传时,我下载DD2 APP并注册了学习账户,但几年时间过去了只是偶尔登录APP,打开学习的次数不多。
这两年因工作原因,往返双城工作生活,属于个人的时间多了,使用得到APP学习的次数和时间也多了。
APP如其logo标语“知识就在得到”,学习功能形式和知识内容比较丰富。
我开始主要只是听书,已经连续好几个月打卡每天听一本以上的书。听书的好处是可以广泛了解很多种书,通过听书了解内容及要点,再选择是否需阅读全书。听书稿可以理解为纸质书的泛读,但经撰稿人的整理更具有总结归纳性。
我每天还会听得到头条,了解一些社会热点新闻及得到专家剖析,以及得到学友的一些评论看法。得到头条的内容比较聚焦, 每天只分析两件热点事件,通过热点事件现象再做启发思考。
后来我也购买了一些课程学习,我挺认同知识付费的模式,付费能让课程开设者输出更优质的知识,优质的课程减少学习者的时间浪费。
再后来我开始在“知识城邦”输出一些读书心得和学习笔记,希望通过输出倒逼输入的转化率。
随着学习时间增加、学习形式多样,我的得到学分不断提高、勋章数量也越来越多,学习的课程也涉及原来不太关注的内容了,比如金融经济类、生命医学类、法律法规类等。
虽然这些学分和勋章没有任何经济奖励,却同样有一种收获的成就感。人很多时候,坚持做一件事是需要一种形式督促与勉励。
时下流行的网上签到打卡形式,就是让人克服惰性,潜移默化形成不断习惯的一种方式。
一个人只能掌控自己与自己认知相匹配的命运。拓展思想认知,我想应该是人生每个阶段不变的行动历程 。在这段历程上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持续自我赋能。
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