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月初十,我和儿子开车去舅舅家拜年,又一次踏上这条熟悉的小路,心中五味杂陈,这条路是童年对外面世界的记忆,是连接亲情的纽带。
小时候我们走的最远的路,就是去姥姥家的路。儿时的我们只在房前屋后玩,走远了,奶奶就会喊我们回家,不允许我们到处疯跑,因为我家都是女孩子,不能像男孩子那样四处乱跑,女孩子家家的就要有规矩,有家教,奶奶是读书人,更注重培养教育我们。所以我们姐妹几个都向往外面的世界,当然能跟妈妈去姥姥家就是最大的荣幸。谁要是被批准跟妈妈一起回娘家,那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听话,另一个是能走十五里的山路,不掉队。
姥姥家离我们村十五里路,从我家房后小路出发,经过三个村庄,就到了大山脚下的姥姥家——岔山村。那是我们小时候最早记下来的村名,因为在哪里有妈妈的娘家人——姥姥姥爷,舅舅舅妈,大姨,四姨,小姨。妈妈姐妹六个,只有妈妈和三姨在外村,听说是三姨嫁到长安村后,给妈妈找到好人家就嫁过来了,这个好人家就是我们家。每次妈妈和三姨都是抽农闲时间结伴回娘家,三姨也会带两个孩子和我们一起出发,这样我们大队伍一般都是五六个人,热热闹闹的早上出发,晚上回来,因为姥姥家房子小,容不下我们这些人,还因为家里走不开。我们一路上开心的蹦蹦跳跳,在路上撒欢,一会儿去采花,一会儿去河边玩水,掉队再奔跑着追上来,跑累了,玩累了也到姥姥家了,进屋就喝水,舅妈就会说少喝点,别喝炸肺子,我们就少喝一口,记忆中舅妈最懂医学,什么事都能和生病联系起来。
到姥姥家吃什么不重要,和蔼可亲的姥姥姥爷会给我们摘园子里的黄瓜,柿子,姥爷总是笑呵呵的跟我们说话,领我们去后院的柞树林溜达,我们村可没有这样的好地方,我们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好奇,一会问这是什么,一会儿问那是什么,姥爷总是耐心的跟我们说明白。
儿子问我想啥呢?我说没想啥,就是走在这条路上有太多的回忆!我告诉儿子,你太姥家有一个神奇的圆木盒,是染色彩绘的,我们每次去,你太姥都会从柜子上拿出盒子,从里面拿出几把爆米花给我们吃,那绝对是在家里吃不到的美味!那个盒子在我们心中就是宝盒。儿子听了笑而不语,我想他不会理解我们那时的想法。
姥姥姥爷都是最勤劳朴实的农民,妈妈说因为赶上成分论,加上闹饥荒,三十岁的姥爷带着十五岁的姥姥投奔北大荒,来到了这个大山脚下的小村安家,据说那时候没有什么人家,搭个马架支口锅就算安家,姥爷能干,就开荒种地,年复一年有了自己的孩子,盖了房子,村子里人家越来越多,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只要肯出力,就能解决温饱。妈妈姐妹几个从小就跟姥爷干活,为了多挣工分,都没上几天学,妈妈是读书最多的,小学也没毕业就被迫下来务农。舅舅最小,让他读书,他不爱上学,也就下来务农了,舅舅也是特别能干,这可是优良家风,舅舅家两个弟弟也是我们姊妹中最能干的。妈妈身上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也继承了姥姥姥爷的优点。
岔山村是因为背靠大山——岔山,站在我家后山就能远远的看见高大的岔山,说它高大是因为方圆百里没有高山,在我们心里它就是最高的山,还因为那里有姥姥家,就更亲切了。如今的岔山村可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富裕村,因为土地肥沃,背靠大山,家家种地放蚕,养牛羊,新房子一家比一家漂亮,在新农村建设中,修了村村通水泥路,环境更美了。
记得舅舅家弟弟上学在我家住宿,所以我们感情更近一些,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每年去拜年舅妈都要破费,给孩子压岁钱,后来我不带他去。记得有一次是正月十五以后,妈妈带儿子去姥姥家小住,他玩野了,不回来,白天舅姥爷带他玩,晚上还要在舅舅被窝里睡,不玩够是不肯回来,舅姥爷给他讲打野鸡,套兔子,他恨不能快点长大也跟舅姥爷去打猎。如今他长大了,在林业局上班,做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野鸡兔子都要保护,他小时候打猎的梦想没能实现。
儿子问我:咱们还在那吃饭吗?我说不吃,溜达一圈,拜完年就回来,舅姥舅姥爷,姨姥们都年岁大了,六七十岁老人做饭多不容易,不给他们添麻烦,这是我这些年的习惯,自己家有车,方便,挨家看看就回来。以前姥姥在时,我们都来给姥姥拜年,正月里舅妈都准备十来个菜,忙一上午,接待我们这些外甥外女,我们都约好一起来,因为我们人太多,一起来就麻烦一次,每次都好几十人,热热闹闹,大家都非常期待兄弟姐妹相聚的日子。姥姥和姥爷都活到88岁,在当时可以算上长寿,老人相继去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就聚不齐了,再后来都是过来坐坐就走,不给舅舅舅妈添麻烦。舅舅家盖了新房,娶了儿媳妇,分了家,有了四个孙女,现在只有老两口住原来的房子,大弟弟在街里住楼,二弟在村里盖了新房,在街里买了楼,日子过得很好。
正想着呢,车停在舅舅家门口,看着熟悉的院落,亲切感油然而生,舅妈在家,舅舅去镇里打疫苗没回来呢,我们正闲聊,不一会舅舅回来了,看到大外孙格外高兴,非留吃饭不可,说有多长时间没端姥姥家饭碗了,每次都匆匆忙忙,今天必须在这吃饭,妈妈不在身边,这里就是娘家,说的我眼泪汪汪,拗不过老两口,我同意在这吃饭。我还要去看看我的三个姨,再回来吃饭,舅舅说快去吧,必须回来吃饭!
四姨家老两口自己过,姨夫80多了,身体不太好,行动不便,坐轮椅,他们正准备吃饭,我们突然到访,带来一点惊喜,四姨夫问我儿子对象的事,说要给介绍对象,我们都笑了,四姨夫说真事,女孩和冬冬同岁,法院上班,自己家亲戚,我儿子说先不看,现在年轻人没有愿意让别人介绍对象的,但这可是老人对孩子的关心啊!记得当年我和孩子爸自己处的对象,但必须的有媒人从中间给两家老人联系说和,就请我四姨夫出面。想起当初四姨夫正是中年,能说会道,有办事能力,现在已经是八十多岁老人,热心不减当年,我们两辈人的婚事他老人家都操心。
大姨家刚刚吃过饭,大姨看到我们非常高兴,老人八十三了,身体硬朗,耳聪目明,妈妈最惦记的就是这个老姐姐,所以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经常替妈妈来看看大姨,给买点吃的用的。大姨生了10个孩子,六女四男,都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她老人家经历的苦,挨得累可想而知,姨夫去世早,前些年生活过的挺苦,后来政策好,和大姨一起生活的听力残疾的二哥有了低保,大姨也有低保,还有人口地出租,日子过得衣食无忧。大姨对所有孩子都超级有爱心耐心,每次来都要让我吃点啥,再给我拿点啥,不然就心里不安,这份浓厚的爱每次都感动着我。前几年妈妈在我家时候,把大姨接到我家住了几天,老人念念不忘,四哥的对象我给介绍的,现在过得很幸福,这些事每次见面大姨都要说上几遍,感谢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