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徜徉在思想的密林里》:把哲学当成一门最现实的学问

专题: 读书 想法 山千黛书评——社科类
作者:山千黛 来源:原文地址 时间:2022-02-10 18:01:53  阅读:203   网上投稿

《徜徉在思想的密林里》是哲学家邓晓芒的一本哲学随笔集增订本,收录了哲学相关的一些杂感、访谈、书信往来、书评、书序、回忆等文章,其中很多篇文章大约是20年前写成的,少数几篇是近些年的文章。

通常哲学给门外汉的印象往往是深奥难懂、远离生活的,而邓晓芒在《徜徉在思想的密林里》的初版序中却说,他把哲学当成一门最现实的学问,把它看作是每天充满喜怒哀乐的世俗生活的表达。

这个异于大众印象的观点在他身上倒是自然而然,因为他本就是凭自己的兴趣走入哲学大门进而登堂入室的。他真诚地喜爱哲学,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想通过哲学来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也就习惯用哲学思想来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对邓晓芒来说,生活处处可展开哲思,他始终徜徉在思想的密林里。

进行哲思是他习惯的也是喜爱的精神生活方式。所以,他会通过通信的方式与素未谋面的友人诚恳地讨论哲学问题,并积极地在你来我往的长篇幅文字沟通中把对问题的分歧细致地辨明。从文字中很容易感受到两位友人对这样的哲思沟通的翘首企盼和乐在其中。

这本书中有几篇文章正是这样友人之间的热烈讨论或者对批判文章的理性反驳。正所谓理越辩越明,通过文字的方式有理有据地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或者犀利辩驳,这是非常令人欣赏的知识分子之间的沟通。

邓晓芒认同研究文学尤其是小说对研究伦理学有助益的观点。他把哲学看作最现实的学问,用来解决现实问题。哲学偏重抽象的理论,通过应用才能联系到现实。而文学恰恰能够展现具体的人生处境和面临的问题,给哲学理论提供应用场景。一个人内心深处抱持着怎样的哲学思想,最终会通过他如何行动解决疑难问题反映出来。

其实,哲学和文学的碰撞应是互相促进的。这一点在钻研哲学的他和主攻文学创作的妹妹残雪身上就有体现。经历了几十年的创作之后,残雪在没有任何哲学基础的情况下,专门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读康德,在哲学上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他们兄妹二人还曾进行过一次连续三天三夜的关于哲学和文学的对谈,除了必要的吃和睡之外,其余时间不停地进行开放式讨论,哲学、美学、文学、宗教、心理、认识……话题广泛而深入,碰撞出许多思想火花。

另外,他也认为哲学和诗的关系看似遥远,实则相近。他认为,“真正的哲学是诗性的”,诗能够唤醒哲学家潜藏在意识之后的内在,“哲学是将诗推向远方,加以遥看;诗则是把哲学拉回到近旁,灌注生命”。后面这句话不是很容易理解。或者是说,哲学是从更理性的方式对诗进行整体观照,诗是用感性的方式把哲学应用到生命场景。

这倒让人联想到集哲学思想和诗意于一身的哲学家萧萐父先生。以前读过萧萐父的一本哲学文集《中华慧命续千年》,每篇文章末尾都工整地赋诗一首。当时第一次遇到这样哲与诗的异样又不算违和的文字组合,就被文中深远的哲学思想和文末赋诗的才气深深折服。

邓晓芒正好在读萧萐父《吹沙二集》的文章中用“哲命诗魂化典辞”来概括萧萐父。他感叹少有人能做到萧萐父这样,以诗促思,思中觅诗,达到诗思合一的境界。这句“哲命诗魂化典辞”是他步韵萧萐父《自题吟稿》诗中的一句。 

邓晓芒对那些恶搞、浅薄的网络语言持批判态度。他认为这样的快餐词汇抛弃了汉字中沉淀数千年的文化意蕴,不利于知识、文化的传承和思想的交流,会破坏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他提倡保卫现代汉语的纯洁性,以他自学国语、高龄发表朴实散文集作品的母亲做例子,再次说明学习规范汉语、阅读经典文学著作等方法对提升文化素养的作用。

当然,并非书中表达的所有观点都是正确的,阅读过程中还需要读者自行去辨别。阅读这本书同样也是思考的过程,认同的观点需要通过思考来理解,不正确的观点需要通过思考来分辨。

2022.2.10雾凇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