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奖励机制真的能起到激励作用吗?

专题: 简友广场 散文
作者:陈奕和 来源:原文地址 时间:2022-02-08 17:37:44  阅读:86   网上投稿

昨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公开承诺的力量,把想要达成目标和为了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步骤一一公布,并邀请承诺裁判来监督,会助推我们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否会认为,如果有一些奖励就能加快我们实现目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要完成的目标是,《小逻辑》的第五部分:奖励机制真的能起到激励作用吗?

1.将奖励与你的总体目标挂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实现最终目标与一个重大奖励直接联系起来,而且会让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来激励我们完成目标。

通常,如果奖励设置得当,是可以助推实现总体目标的,但我们该如何设置呢?这里有四个简单明了的基本设置原则可供参考。

首先,将奖赏与你的最终目标直接挂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你完成承诺后奖励自己,并在承诺中说明什么样子才算是达成目标以及明确完成时间。只有达到标准,才能兑换奖励。比如:公司设置的年度奖金,如果个人或团队在某个时间段内达到某一个指标,就能获得这笔奖金。

其次,奖赏要有意义、够分量。行为科学家认为,用金钱作为奖励的话,要么给够,要么别给。小打小闹、无关痛痒的奖励无法成为动力来源。例如,如果你和朋友打赌,半年内减掉20斤,如果做不到,要给对方1000块,那么每次你吃东西时都会想到这个赌约。但如果赌约的金额只有10块,它并不能起到任何的激励作用。

第三,奖赏要具有约束力,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找一个人来担当承诺裁判。比如公司的中层领导负责督促和对结果进行考核;或者找个健身教练约束自己。

第四,奖励机制要充分利用“损失厌恶”。什么是损失厌恶呢,意思是同样的东西,相比于得到,人们更在乎的是失去。就像捡了10块钱和丢了10块钱的感受是不同的。实验数据表明,损失给我们所带来的伤害,在程度上是同等收益的两倍。

有时候我们网购了一件衣服,但是衣服上可能有两个扣子松了,或者有一些线头,但这时候我们通常不会选择退货,因为在心理上会舍不得,有一种“到手的鸭子却飞了”的感觉。同时,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的价值,这叫禀赋效应。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原则,让人们为了不遭受损失,而努力达成目标。现在很多网络课程就采用的这种方式,先让用户每人交30元钱,坚持上完课程的用户可以得到全额退款,而没有完成的用户则会被扣掉这30元钱,结果完课率大大提升了。

2.利用小奖励,养成好习惯

大奖可以助推人们实现更加长期的目标,我们还可以对完成的各个具体步骤给出小奖励,这会有助于我们建立日常习惯。

比如书中,亚历克斯和塔妮娅为了帮助人们坚持进行走步运动,就规定每周七天的时间里,如果有团队能每天都多走2500步,该团队就可以得到50美院的按摩券。

这个奖励不大,组织者也负担得起,而且把奖励重点放在鼓励每个人每天多走一点,而不是放在总目标上。结果发现极大激励了员工,尤其对平时运动不积极的人激励作用最明显。

这种做法,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点点额外的理由让人坚持到底,特别是当你觉得有必要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去让事情开始的时候。

例如,我们经常在浏览某篇文章的时候被引导关注公众号,但是我们可能会觉得不想关注,这时候,假如文章中告诉我们,关注公众号,可以领取某种奖励的时候,我们关注公众号的动力就会提升了。

除此之外,我们发现,亚历克斯和塔妮娅的项目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它包含有竞争因素。它鼓励一群人在一段时间内获得奖励,这种引入竞争机制和游戏化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养成好习惯。

在这种竞争机制下,别人的努力也会成为我们的动力,我们会担心自己影响整体目标,于是不得不也跟着努力,渐渐就形成了习惯;也有时候,我们不甘落后,因为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是渴望成功的让我们把努力变成了习惯。

因此,无论是为了绩效,还是为了鼓励人们参与活动,我们都愿意运用奖励机制:用大奖鼓励人们完成长期目标,然后用更频繁,更小的奖赏去激励人们,让人们更切实可行地完成各个步骤。

3.小心适得其反

说到这里,你一定觉得只要设置好大奖和小奖就万事大吉了吧?但有时,越设置奖励措施,人们却越消极。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来看两个真实的例子。第一个是瑞士政府要建造储存核废料的仓库,他们选定了一个候选地址,调查发现,这个被选中的地区有50%的人表示可以建在自己家门口,但当政府尝试给这个地区的人增加每年每人2000-6000美金作为奖励时,只有25%的人表示可以。

第二个例子是高中生在社会活动中募集捐款,实验把学生分为3组,第一组无奖励,第二组给学生募捐总额的1%作为奖励,第三组给10%作为奖励。结果,第一组募集的最多,10%奖励的组排第二,而给1%作为奖励的第二组募集金额少了36%。

种种实验都说明了一件事:付钱让人们去做那些他们原本有动力去做的事情,可能会事与愿违。

因为当外在奖赏取代了人们的内在正义感时,道德责任就变成了金钱交易。人们原本是为了一项正义的事业而奉献,这种荣誉感带来的动力远比金钱奖励更大,于是金钱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反而让人分心或反感。

那么改如何避免激励起到反作用呢?有两种方式可以解决。

第一种是把人们的关注焦点从金钱转移到用这些钱可以购买的东西上。

例如,当你在支付宝进行消费和其他操作时,会获得一定积分,这个积分可以让你在中国的沙漠上种一棵树,或者更多的树,大多数人会更乐意使用支付宝,因为在人们心里,每一次消费都是在为环保作出贡献。

第二种方式是设置一些钱买不到的东西作为奖励。比如,当你乘坐公交车出行而非私家车时,就能在早晚高峰享受公交专用道路的特权。

第三种方式是“反激励”方法,就是当你做出承诺的时候,这个承诺里同时包括惩罚措施而不是奖励,如果你没有做到某事,就要付出某种代价,比如罚款。就像我们之前说的“损失厌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会尽力达成目标。

当我们兼顾人们的内在动力时,奖项设置就会变得更加合理。

  -【结语】-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将有足够吸引力的大奖于整体的、长期的总体目标挂钩,可以助推我们实现目标,同时,为了让我们养成习惯,可以设置更加频繁、更小的奖励,用来奖励实现总体目标需要完成的小块的工作表现。当人们的内在动机充足,就不要用金钱的方法去奖励,这样会破坏人们的动力。但是对于那些家庭背景贫困的人来说,物质奖励还是非常有效的。那是不是一定要用激励来鼓励人们完成目标呢?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今日话题】-

你有没有因为某项激励而完成目标过?是不是也给自己定下“通过考试就去狂欢”这样的小激励呢?效果如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