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下来的几天,用同事的话说,是他在家里特别低调的日子。因为无论是和其他行业的同学比,还是和同城其他高校老师比,这三万多的收入都是拿不出手来的。
就职于一所985高校的商学院,总会给人一种收入很高的错觉。记得去年回老家,做生意的表哥问我每月工资多少,听我说一万多时,他瞬时错愕又难以置信。当然,刚才他还在有意无意地提及自己旗下几辆百万豪车,现在这份优越感应该可以生根发芽了。
有时候在小区遛娃,也常有大爷大妈来和你唠嗑,职业和收入自然是老一辈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每次听到你的答案,除了讶异之外他们接下来通常会说,我有个亲戚在什么单位,收入几十万,等等。或许,人们都喜欢有意无意地构建自我的优越感,因为这毕竟是可能赢得尊重和社会认可的一种手段。尽管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我心里多少还是会有些失落。
有人说,商学院的老师工资收入只是一小部分了,课酬、项目、科研奖励和外出讲课应该是占更多比例。的确,商学院的确有老师收入不菲,比如有经常在外给EMBA讲课的老师,每天估计有一万左右的收入,但这毕竟是极少数,而且这些老师也不可能一年365天都在外面讲课。除此之外,这两年学校的课酬和科研奖励也有日渐收紧甚至部分取消的趋势,而且在不同区域差别也很大。至于课题和项目,也不是每个老师都有的,而获批后的课题现在报销手续也非常严格,更多是解决你正常出差、给学生支付劳酬和买些办公设备所需。所以,大部分老师还是靠基本工资来生活的。
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教师的报酬会高很多,南方一所985高校商学院教师的收入,讲师、副高和正高大概各为20、30和50万。而在内陆地区的一些高校收入会低不少。以我自己为例,中部985高校商学院的教师,副高,每年三门本科生课,两门课程组共上的研究生课程,目前主持一项国家自科面上项目,算下来税前年收入18万多一点。这个收入是我根据纳税系统查对的,也就是包含了所有的收入,如工资、奖金、课酬以及评阅论文、答辩等其他收入。这里没包括的是,你可以从课题项目中分担的一些费用。
可能有朋友会说,这收入的确没想象的那么多,但在一个内陆城市也算过得去,毕竟月薪一万以下的人多得去。说的也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毕竟为了赚钱的话,当初也不会选择进高校当老师了。
但作为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你还是会越来越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毕竟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卡上一年到头来没什么余额,心里总有几分挫败感。有学生前些天还对我说,老师,我特别钦佩您对金钱淡然的态度。我赶紧解释说,金钱的确对我不是第一位的,但金钱还是非常重要的。
常听有人说,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但在商业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生活方式”这个词语里面,“生活”的意义更重了一下,你需要先能挑起生活的重担,才会有选择“方式”的从容。如果这个担子有点重,而你换条担子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就只能换种心态来看待你自己的选择了。
前天,有同事把我们几个的窘况说给任银行高管的妻子听,被一针见血的评论道:“你们这群男的没有一个混得比老婆强的!”我们几个想了想,竟也无从辩驳。所以,年终这几天在家除了低调一些,还要调整好心态,心里多念叨些:“看我当初选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