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可理喻的情节背后,是特定情形下的特定情感。
《搜神记》中记载,“张华智擒狐魅”。张华——晋惠帝时的司空,相当于人类顶尖的官僚。
在干宝年间,也就是晋惠帝时期,燕昭王的古墓旁边有一只狐狸成了精,可以变换成人形。想去拜访人间的顶尖领袖张华,这样大的事情得找个人商量一下,于是就问旁边同样成了精的古木华表(华表——就是古代统治阶级,为了收集群臣的建议而立的一根木头柱子),华表劝他不要去,免得自取其辱。狐狸不听,拿着帖子就去拜访张华了。
两人一见面,狐狸的才华高的不像话,从天上到地上,从古到今无不知晓。张华被驳的,没有话说,最后说:天下怎么会有如此高才华的少年,一定是妖,于是把它囚禁起来,以验证自己的想法。
几番周折之后,张华在听说,上千年的古木,可以识别出妖。于是派人把燕昭王旁边的古木华表砍了来,燃烧古木的火光照射,少年在火光中显出了狐狸的真身。于是张华就把狐狸扔进锅里煮了。最后张华说这两个妖孽,要不是被我逮着,千年之类都不一定能逮得到。
这个成了精的狐狸,因仰慕张华的才能,本着惺惺相惜之情去结交,而且没有半点恶意。为何这位张华,最能听取别人意见,广纳贤士的人物,就好像平原君。而到了故事里,就变得蛮横又凶残,却又那么正义凛然,仿佛高踞道德的制高点?
这些看似不合理的背后,恰恰反映了当时民族的情感。也是《搜神记》要传递的另一个基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三国时期的最后赢家是曹魏,他们建立了晋朝,史称东晋。而在这之后,有一段时期,王朝出现了八王之乱的权力衰弱时段。而北方游牧民族趁机一举入侵,征服了汉地北部,建立了五湖十六国,史称五胡乱华(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这5个游牧部落联盟)。而中原政权以及原来的士族,相随南逃,渡过长江,迁都建业(今天的江苏,南京),史称衣冠南渡。也就建立了西晋政权,而《搜神记》就诞生于这样的背景。在这种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候,由此而来的心态异常自然会在故事中有所反映。
因此在今天我们看到某人、某事、某物一些极不可理喻的场景是,都能从现象背后,去探寻到一个合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