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当前位置: 中秋佳节话桑麻(六) > 正文

中秋佳节话桑麻(六)

一.

家乡每年七月晚稻开镰时节,一天当中会出现两三场忽晴忽雨,如同“春天孩子脸,说变就变”的自然景观。

雨过乍晴,青葱荫绿的玉屏山上氤氲升腾,云蒸霞蔚。

经过几次晴雨交替的变化,山地湿润,富饶的植被底下生物菌种潜滋暗长,迅速蔓延。不出几日,草丛里便接二连三地拱出许多撑着花伞的七彩蘑菇来,吸引着乡亲们纷至沓来。

尤其是颜色很像这种的蘑菇,背面不多不少刚好有六十个褶的“六十齿”菇,繁殖能力特别强,像盖瓦片一样,挨挨挤挤地一片挨着一片,又像抱团取暖似的一朵紧靠一朵。

听说村里曾经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有一天在一个山坳处发现了一窝子的“60齿”菇。喜不自胜,采下来堆得像座小山,一个菜篮子装不下,扯下头巾也包不了,藏在山上怕被人顺手牵羊,分给同伴又舍不得。

左思右想,最后只好硬着头皮脱下身上的粗布衣。她羞答答地涨红着一张脸,袒胸露背,手忙脚乱地迅速把剩下的蘑菇倒在衣服上,再用两只袖子绑好扎紧。

然后急匆匆地一手挎篮,一手搂着大包袱紧紧护拥在胸脯前,勾头耷脑,弯腰驼背,像个小偷遮遮掩掩,慌慌张张地一路小跑回家……

还好时值夏末秋初,天气不冷也不热,蘑菇也没什么重量。

只是怕什么就来什么。虽然村子不大,路途不远,可还是被一个好事佬给撞上了。

于是,那个某某厝某某人老婆脱光衣服装蘑菇的消息,如风一样不胫而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但对于那时候物质匮乏,生活困难,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大家也能理解。

关于家乡玉屏山采蘑菇的事,我小时候还从一位老奶奶口里听说过一个神奇而又恐怖的故事。

在玉屏山半山腰有一座白色粉墙的“仙亭”庙,掩映在浓荫蔽日的树木之中,显得很醒目。

传说在这座庙旁边有一个四周杂草丛生、深不可测的水潭。潭面漂浮着枯枝败叶,潭水锈迹斑斑,泛着铜绿色的光。

可就在这样的一潭死水微澜中,却蛰伏着一条小水桶大的蟒蛇,昼伏夜出。

说是有人曾看见它出来活动过。腾蛇乘雾,耀武扬威,穿越树林时如一阵飓风刮来,地动山摇,哗哗作响,小树倒伏,大树摇晃,落叶缤纷,鸟兽惊慌逃窜。

吓得那人屁滚尿流,慌不择路,狂奔回家……

话说,有一年时值初秋采菇季节。一天凌晨,天边残月如钩,月华如洗,一片清晖铺洒大地。

一位妇女身背女孩,手拎圆口竹篮,趁着朦胧曙光,禹禹独行,向着深山密林进发。

山上蒹霞苍苍,白露为霜,雾色轻笼,四周景物模糊不清。女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晨露湿润,茅草披拂的小径来到山上。

在一块草地上看见一个磨盘似的大树桩。树桩上一圈圈皱巴巴鱼鳞似的银灰色年轮,依稀可辨。

心心念念只想着早点找到蘑菇的女人,没有多想多看,匆匆解下背带,把还在熟睡之中的小女儿轻轻地放倒在树桩上躺着,便提起篮子往别处走去。

兴许她还庆幸自己来得早,山上空无一人;兴许她东寻西找,不知不觉走远了;兴许她碰上那“60齿”蘑菇群,采得尽兴,忘乎所以了,以至于周围发生了什么事一点都没听见。

此时,从村庄传来一声声嘹亮的喔–喔–喔的公鸡啼鸣声,东方天边渐渐露出鱼肚白,山林清晰可见。

正如她所愿,很快就找到了一篮子蘑菇。

可待她兴冲冲地回到原来的地方一看,不禁大惊失色,女儿不见了!

她一下傻了眼,惊出一身冷汗,正要张嘴大声呼唤女儿,定睛一看,只见眼前的一幕令她魂飞魄散,头皮发麻,浑身发抖,目瞪口呆。

她强装镇定,两眼紧盯前方,咬紧牙关,屏声敛气,两手抓住藤蔓,一步步往后退去。

原来,树桩仍在,只是中间慢悠悠地转动着一具棱角分明的可怕的三角蛇头。

一双黑溜溜的小眼睛放射出冷峻的光芒,突兀的颧骨一颤一动,似是口里在咀嚼着什么东西。

那张血盆大口里飘着两根黑信子,一条猩红细长带有分叉的舌头,正往上下左右撩着血淋淋的嘴角,发出细微的啧啧声;

鼓鼓的皮囊里隐隐约约透出女儿的红衣色……

她强忍悲痛,不敢哭也不敢弄出大的声响,深怕那长蛇警觉过来,意犹未尽,尾随而来。便蹑手蹑脚地往山下仓惶逃命。

她失魂落魄,跌跌撞撞地跑回家,披头散发,衣衫褴褛,捶胸顿足,头往墙上撞,撕心裂肺,嚎啕大哭。从此,饭不思觉不睡,精神恍惚,憔悴得不成人样……

故事惊心动魄,栩栩如生,似乎真有那么回事,听得我毛骨悚然,从此像有一道阴影笼罩在我的心坎上。

因而对那座白色的仙亭庙望而生畏。不是退避三舍,就是绕道而行,从没靠近过它。

玉屏山上到底有没有那个阴森可怕的水潭和那条吃人的大蟒蛇?至今还是个谜,谁也不知道。

弟黄斐伟所画

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乡亲们照样兴致勃勃地上玉屏山砍柴、采蘑菇、摘椎果,照常在山脚下种庄稼种菜种豆,都安然无恙,便渐渐地释怀。

这个谁也没见过却代代相传的故事,想必是我们家乡先辈人给后来人一个善意的警醒和忠告吧:凡事都不要太贪心,否则适得其反。

二.

自从母亲病逝后,我好几年没回娘家。今年中秋佳节前一星期,哥嫂邀我一起从城里回乡下给母亲扫墓。

第二天清晨,我跟兄弟一起上山,沿途所见所闻确实是大大地惊讶到了我。

从前,由家后门到山脚下,是一条凹凸不平的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从山脚到山上,又是一条瓦砾石渣杂陈,两边布满荆棘藤蔓,坑坑洼洼的山间小路。

如今却是大变样,一条宽敞平坦,整洁干净的水泥路,从村前直通到山上。

路上居然还有一名女清洁工一手拉着小推车,一手提着扫帚,随时清理着路面和水沟里的垃圾。

山脚处,新建幢幢洋房别墅,开门见山,苍绿葱翠,四季飘香,空气清新,是美好生活的宜居地。

玉屏山作为我们福建省戴云山脉的余脉,三面环山如屏,绵延悠长,巍峨壮观。山上琼花异草丛生,林木茂密,百鸟争鸣,庙宇争辉。

山下梅溪村前过,玉带盈盈,水波荡漾。山水相映成趣,是个“玉屏碧浪迷香客,仙娘山寺醉游子”的好地方。

几年前,在县乡镇村各级部门支持与乡贤们的资助下,建起一座颇具特色的生态公园。

“玉屏山森林公园”碑坊赫然可见。

“登山履顶健体怡神宽眼界,

雅咏攀谈踏青賞景廣胸怀!”

此对联为我斐藩哥所撰写,概述了乡亲们登山健体,站得高,望得远,欣赏玉屏山景,吟诗作赋,聊天攀谈,闲情逸致,心旷神怡的美好心境。

(黄斐伟书画)

旁边一座土地庙里墙上壁画,东海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浪花翻滚,猛龙跃然海面,腾云驾雾,气势磅礴。

旁边有两幅扇形题字。左边是布袋和尚的《插秧歌》: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意思是农民种稻,手里捏着满把青秧,低头弯腰,倒退着身子一步步把秧插进水田,眼里看到的是倒映在水里的青天。

这种插秧时的以退为进,暗指为人处世,若能时时处处,谦让忍受,行退一步之法,就能在求道的征途上,向前迈进了。

右边则是抄录一位梅邑诗人黄梦熊,游走到玉屏山“仙亭庙”有感而发,特赋诗一首:

“古寺龙兴不计年,屏山环翠凤岩前。

梵宫小拓三弓地,丹井圆涵一鉴天。

雨过竹窗晨读易,月窥藤榻夜读禅。

问樵亭畔题诗处,留作千秋香火缘”。

水泥盘山路穿过母亲坟顶向前延伸。两边树木夹道欢迎,缓缓盘旋而上。

款款走在路上,山风习习,朝霞普照,真有唐诗人王维在《鹿柴》中所描写的那样:“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深切体会。

半道上,乡贤黄世忠先生,为纪念一辈子为乡亲治病救人,医者仁心, 悬壶济世的中医师父亲黄崧辉,特建造“五石景”、“崧辉亭”。

转过一个弯,爬上一个坡,清幽灵秀的树木掩映之中,又有一座漂亮精巧的小亭出现眼前。

早年,山路十八弯,在羊肠小道边上有着用树干茅草搭建的简易亭子,供砍柴人歇息避雨,或行人经过向樵夫打探前路,询问山上奇花异草,珍禽菌菇之各类名称。

现在改建成亭阁,更具人文景观及温馨体味。顾名思义,取名曰“问樵亭”。

没建多久,寓意深长的“问樵亭”,披彩挂红,一张小圆桌,几把玲珑小鼓椅,光滑整洁,雅致大方。

三五好友邀约爬山,在此喘息喝茶聊天下象棋,读书阅报。清风徐来,树叶飒飒,小鸟啁啾。舒心愜意,延年益寿。

题诗“一亭风月思前哲,四面松涛裕后昆。”情景交融,尽在不言中。

背后一碑石记载,玉屏山仙娘庙问樵亭:

“玉屏山以林木葱茏山峰环列如屏得名。传七仙女下凡驻足此山,而有仙亭,马、葛、蔡仙娘寓意此地建庙,俗称“仙娘庙”。左有问樵亭和丹井,经历代乡贤兴建或修缮,香火绵延逾千年。公元二零零四年,郑祖意、黄美珍伉俪携子郑长闽、郑长华率乡人捐巨资重建仙娘庙,黄长兴鼎力建造,凤髻石台之上,殿宇巍峨,并筑路修桥,水泥铺设逾千米,造福百姓,荫佑十方。公元二零一六年,超强台风来袭,山洪暴发,道路损毁。郑祖意、黄美珍伉俪,黄长兴、黄巧英伉俪捐资近百万元,于险处开山拓土,建坝造地,聘能工巧匠,青石重造问樵古亭,原福建省委副书记黄瑞霖欣然题亭名“问樵亭”,众文人集联挥毫,古亭重焕辉光,遂成一方名胜。谨述此勒石以永志焉。

                      释弘二 撰

          二零二一年三月三日

碑石旁边数十层台阶拾级而上,顶头有口刚开凿的四方“丹井”,有泉水汩汩冒出,清甜爽口。供庙里僧人及过往游客饮用。

三.

玉屏山脉逶迤连绵,如屏如画。旧日传说蟒蛇出没横行的那口水潭和紧邻的白色“仙亭庙”,如今不见踪影,代之而起的是一座旧貌换新颜,绿树村边合,占地面积600平米,巍峨雄奇,耀眼夺目的“仙娘庙”。

登上高高在上仙娘庙,站立庙前,凭栏远眺,蓝天白云下面,乡村景物尽收眼底;

四周山峦重叠,层林尽染,满眼新绿;近处,树木婆娑,枝叶触手可及。真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感觉;

厅中央,披红挂绿。一棵刚种下不久,“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的紫荆花,不甚粗壮盘虬卧龙般的枝干正努力往花架上攀爬。

想必来年春红时节,紫荆花将会繁枝茂叶,花团锦簇,一朵朵,一串串,你拥我挤,开得热热闹闹。加上那些盆栽,到时这里将满园春色宫墙柳,姹紫嫣红,芳香四溢,蜂飞蝶舞,灿烂辉煌!

不远处有条山涧流水通过丹井,淌玉溢彩,环珮叮咚;枝头黄鹂杜鹃呼朋唤友,叽叽啾啾叫个不停。

真个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身临其境,令人怦然心动!

因为家乡塔庄,出口处东面是狮头岩,西边是象山,即所谓狮象把口,梅溪水中间穿越而过,似围玉带,玉屏山又如屏障。故藩哥作下此联:

“大象徐行峰竖玉屏列,

猛狮雄踞水环宝带围。”

又作中间联为:

“仙法威灵鸿恩施百姓,

娘心慈爱盛泽被千秋。”

藩哥还作了如下两联来赞美玉屏山仙娘庙:

“仙亭美景千秋秀

娘庙华灯万盏明。”

“美轮美奂清静神仙地,

珍果珍馐虔诚黎庶心。”

听说每月初一十五,这里香火很旺,信徒从四面八方赶来烧香拜佛。并且一个月一聚餐,人来熙往,很是热闹。

仙娘庙里住着一位70多岁半路出家的老者,法号释弘二。上面碑石记载就是他所撰文。

他说,他是福州人。十几年前云游到此,见塔庄龙峰是块风水宝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

山上树木繁多,一年四季,飞红滴翠,鸟语花香,清幽宁静,景色秀丽,是个居住的好地方,便欣然住下,不想一住就再也不想离开了。

那个早晨我们早早上山来庙里,看见他正拿着手机给一位摩的师傅打电话,说是要帮他买早餐,一碗锅边糊,一根油条。还顺便买一包阳春拉面、一斤肉和一棵大白菜。

他说,需要什么东西,只要点一下手机 ,就有人帮他带上来。反正每天都有人来这里爬山,很方便。

没过多久,一辆摩托车就嘭嘭嘭地开上来了。这要是搁在以前,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的事,连想都不敢想。

他平时也给病人把脉,推拿按摩,收取些许报酬,过着清贫而安静的生活。

如今,每天清晨与傍晚,许多村民三五成群爬山锻炼身体。不时也有小轿车摩托车载着人直接开到山上来。人群,车辆,上上下下,好不热闹。

大厅前边的功德碑一一记录下许多乡贤们慷慨解囊,捐款资助援建仙娘庙的事迹。他们远见卓识,出钱出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值得颂扬!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