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小学生一个,每日回来忙于作业,看书,基本上没有时间跟我聊天。
但是,每周末去奶奶家吃饭的时候,奶奶经常拉着她聊天,从一些小事问起,问问这个,问问那个,如果刚好问到她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她就会噼里啪啦说一大堆,有时候表述颠三倒四,奶奶也不打断,就是笑着听着,偶尔问一句,不打断她,她俩有时候一聊就能聊一下午。
我工作经常加班,有时候回来晚,就想赶紧洗漱看会手机,躺床上睡觉。偶尔想起来,问问孩子今天过得怎么样,她一般会先说,没什么特别的,或者她突然想起来某件事,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起来,在我看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有时间就会跟她说说,没有时间,就会敷衍的说知道了,知道了。赶紧洗漱睡觉吧。这种话,一次两次还行,如果每次都是这样,孩子就不会想要再跟你聊天了,因为她得不到正向的反馈,让她觉得她说的话,在你看来有意义。
孩子爸爸,有时候会学着奶奶的样子跟她说说话,聊聊天。
我反思自己,为什么我没有爸爸的耐心?
反思后,想起我小时候也没有这样被敷衍的沟通过,我对孩子下意识的反应,很多时候都是我在模仿我的父辈,我怎样被对待,我就同样对待我的孩子?
我不想这样!
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认真听取孩子的问题,然后,在她说完时,我开始了我的长篇大论。指点她应该给这样,不应该那样,我把聊天变成了反思会,教育会…
孩子又一次闭嘴了。
我在倾听吗?
在,又不在。
听了,听到她的话。
不听,带入自己的思维。
批判性的倾听,让别人失去了表达的欲望。
倾听孩子,需要当下所有的态度,全然接受的姿态,去听,去感受她的情绪,共鸣她的感受,不批判,不指责,才是好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