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笔墨纸砚的历史——墨(中)

专题: 读书
作者:蹉跎笑我 来源:原文地址 时间:2022-01-25 17:52:14  阅读:161   网上投稿

三、秦汉时期的墨

汉代制墨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以陕西扶风和隃糜[]yú mí](今陕西千阳)为中心,有稳定的产量,朝廷能每月按量给官员发放墨块,东汉应劭[shào]的《汉官仪》中说:”尚书郎起草,月赐隃糜[yú mí]大墨一枚,隃糜小墨一枚。”

在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墓(西汉汉文帝时期墓葬)中发现有全套的书写工具,墨发现时为五个碎块,色纯黑,其中一块较完整,长1.5宽1.1厚0.4厘米。出土时石砚和研墨石底均有墨迹。

汉代的墨已经和胶生产,能生产墨锭,而且到东汉时开始使用墨模制墨,使墨锭的外形规整,硬度增加,可以直接蘸水研磨,不必借助砚石研磨,墨的进步促使砚台也随之变化。

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中出土了5件墨,其中三件东汉墓出土的保存较好,圆柱形,用手捏制而成,墨的一端或两端曾研磨使用。但也有学者认为墨的外皮有皱纹,墨质坚实,是用墨模压制的松烟墨锭。

甘肃博物馆网站上有一枚汉代的丸墨,是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高4.5厘米,底径2.8厘米,略近圆柱体,顶部渐收分为圆弧,底平,有磨用过的痕迹。但未说明出土的详细信息。

四、魏晋南北朝的墨

三国时韦诞擅长制墨,人称“仲将墨”(仲将是韦诞的字),加入胶和各种药材,调节墨色、味道,可久存,被评价为“一点如漆”。

南北朝时易州(今河北易县)墨初露头角,此地多古松,是上好的制墨材料。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详细地记载了墨的制法——合墨法。

江西南昌晋代两座墓中各出土一块墨,一为长方体,一为圆柱体,形体都较大,均在10厘米左右,墨质优良,能保存下来的原因是长期浸在水里。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现存最早的法书真迹,历史上传承有序,经历1700年仍光亮黝黑,也说明了墨的质量之优。

五、唐代的墨

唐代易州是制墨中心,唐末战火连绵,易州制墨良工南迁,歙[shè]州(今安徽黄山)松多水好,成为制墨的新兴中心,奚超为其中佼佼者,南唐后主李煜[yù]对奚超所制之墨极为欣赏,赐其姓李。

他的长子李廷珪更是制墨大家,制墨时加入珍珠、麝香、藤黄、犀角、巴豆等十二种材料,并对胶工艺有所改进。廷珪墨坚实如玉,气味宜人,久储不坏,与澄心堂纸、诸葛氏笔和龙尾砚并称为南唐的“文房四宝”,宋代人称“黄金易得,李墨难得”,可惜真品如今不存。

唐墨实物罕见。安徽祁门县北宋墓中出土了唐代的墨,上有铭文“大府”,是现存最早有印文的墨。

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出土唐墨一块,圆柱形,长11.4厘米,上有楷书“松心真”。因年代久远,字迹已模糊。

唐墨尚有数块存于日本正仓院。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