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迄今看到的最好的读书和写作观

专题: 读书让生活美好 读书 想法
作者:飞奔的Seven 来源:原文地址 时间:2022-01-22 17:47:42  阅读:175   网上投稿

今天很偶然翻到一本名为《我书架上的神明》的书。爱不释手。这本书是《南方周末》阅读版秘密书架专栏系列文章的汇编。书里选取了艾晓明、刘瑜、田晓菲等72位学者,向读者介绍自己喜欢或者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今天刚好读完前几篇。其观点与自己的读书观激烈碰撞,忍不住想先分享一下。

读书如性格。写书评或者读书小结也能反映出一个人性格。

这两年,读书复盘的文章铺天盖地。复盘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大部分复盘的文章都是今年读了几十本,甚至几百本书。记得之前看到过有位先生说一个月读了30本,其中还有资治通鉴。瞠目结舌。反思自己,资治通鉴读了几年都还没有通读一遍。甚为汗颜。

当然,开卷有益。不管读了学到多少,只要是读了,只要是有想读的心,就是好事。

不应该评判一种方法的对错。包容和接纳是读书人的本分。

但是有些观点和方法论是值得学习和探讨的。

比如,艾晓明引用纳博科夫的一段话:聪明的读者在欣赏一部天才之作的时候,为了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他不只是用心灵,也不全是用脑筋,二是用脊椎骨去读的。因为脊椎骨里有神经。它能感知愉悦。

有比如,对于读书的目的。现在不少的人,读书是为了输出。常常是自己还是一知半解就出书了。有的书噱头甚大,什么30天学会易经,10天学会素描,等等。艾晓明说,今天鲜有人愿意做一个沉默的读者,都急于做呼啸的作者。

另一位学者,是白谦慎。是研究艺术与社会史的。可能有的人如同我这个理科生一样,知之不深。书中介绍,他是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终身教授,罗列了5本主要著作。但他的读写观一如他的名字,谦虚而谨慎:回顾近30年的读书生涯,好像从来没有过豁然开朗、大彻大悟的经历。书读得慢,看法形成的慢,看法形成后,转变得也慢。来得慢,去得也慢。写作既不快,也不多。

读书就是和作者交流。只有读者和作者的价值观相统一,才会彼此愉悦。

这些观点,只是同于我个人的观点。略摘,与志同者共勉。

2022年元月深夜,写在小鱼儿搬家之际。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