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也不缺智慧,却落了个“炀帝”的称号,可见后人评价很差。
杨广曾经在六年时间里,建东都,巡西域,凿运河,政治、军事、经济,都卓有成效。然后三征高句丽,收回了前朝的大辽东。单个看,每个都足以名垂青史。
这时候,他没时间了。
其实,他还没做太子的时候,天下也很动荡,他代表父亲平息江南的反抗,用的不全是武力,还有一些文化宗教的力量。所以他应该是有智慧的。但运河凿通后,国家已经力疲,老百姓也怨声载道,可他视而不见。他还要远征高句丽,就国力来看,真的是穷兵黩武了。
他想实现300年前的大一统中国,这跟他父亲北击突厥,南征陈朝的宏图是一致的。西巡西域,东征高丽,也是完善父亲的遗愿,因为汉武帝的版图就是这样的。
想学汉武帝,值得肯定。可是汉武帝的后期,国家衰退了,汉武帝自己都在做检讨,杨广怎么就没看到这一点呢?
后来的李世民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杨广也在学史,他学的不全面,只学到了好大喜功,没学到体恤民力。
杨广没做到的,唐人做到了,他们与汉代并称“汉唐”。其实,他们的政治经济制度基本上沿用了杨坚杨广父子的创造。而且当唐太宗把魏征作为镜子的时候,杨广一定也藏在那面镜子的另一面,让唐太宗战战兢兢。而杨广凿通的大运河,现在还在发挥作用。
可惜了,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