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当前位置: 2019 (14) 呼和浩特-度假模式 > 正文

2019 (14) 呼和浩特-度假模式

专题: 摄影 想法 散文 人生百味 简友广场
作者:琪宏 来源:原文地址 时间:2022-01-20 17:51:22  阅读:219   网上投稿

原来想得挺好,游完山西后到呼和浩特,在那里报个团,到内蒙古草原上去看看。没想到联系了好几个旅行社都说不行,他们告诉我内蒙有规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出游必须有子女陪同。既然这样,不如就在呼和浩特度个假吧。从上海出来快三个星期了,一路上车马劳顿,休息几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计划,就像人们常说的,计划赶不上变化。遇到这种情况,与其怨天尤人,不如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兴许你被迫接受的那个变化并不比原来的计划差呢。

2019年8月11日下午我们夫妇俩坐绿皮火车从太原出发,晚上七时到达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入住莫泰鼓楼店,据说这个店是按四星标准装修的,这多少有点夸大其词,但它的确比多数如家和莫泰酒店规格要高一些。既然是度假,我想尽量住得舒适一些,所以这次特地订了一个套间,有客厅和臥室,室内面积有六十平米。说来可能让人难以置信,这个套间一个晚上还不到二百元。我们的房间在十楼,在房间里能看到呼市的夜景。

远处看我们住的酒店

套房客厅

卧室

洗手间

第二天8月12日,我们在酒店的餐厅里吃早餐,早餐是酒店免费提供的。品种还挺丰富,我选了自己最喜欢的豆浆油条和包子。意外地在餐厅里看到一个印度小伙子在做飞饼,准备第二天过来尝尝。

印度小伙子在做飞饼

早餐后我们在酒店附近闲逛。呼和浩特的夏天气温在16~25度,凉爽宜人,是个避暑的好地方。我们是第一次来呼和浩特,以前听说这个地方是因为发生在1996年4月9日的一起错案,当时我们在英国看了凤凰卫视的相关报道。从电视里面看那时的呼和浩特真是土得掉碴,就像北方的一个普通小县城。没想到仅仅过了二十多年,呼和浩特已经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市政建设很漂亮,一点不输沿海大城市。

呼和浩特在蒙语里意思是“青色的城”,简称“青城”。早在辽应历十年,公元960年这里兴建的丰州城就是中原通往漠北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十五世纪蒙古部落分为左右两翼,右翼土默特首领阿勒坦汗在这里修筑城池,明朝廷赐名“归化城”。清朝雍正年间,清政府在归化城东北五里处修筑了一座八旗军的驻防城,名为“绥远城”。民国年间归化和绥远合并为归绥,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的前身。漫长的历史变迁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著名的有位于市中心的召化寺和近郊的汉代昭君墓。1986年呼和浩特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选择在这里度假,不仅可以避开南方的酷暑,还可以顺便游览周边的名胜古迹。

第三天8月13日早上我们乘坐公交车先去了和硕恪靖公主府,这是康熙皇帝六女远嫁蒙古时的府邸。然后又去了大召寺,这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汉名无量寺。该寺由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于明万历八年,即公元1580年兴建。顺治康熙两帝都曾在此驻跸,康熙皇帝恩准将佛殿的青瓦换成黄琉璃瓦,所以大召寺又有帝庙之称。文革期间,大召寺被服装厂和商店占用,1983年后迁出,大召寺经修缮后恢复宗教活动并对公众开放。

大召寺占地面积三万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八千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九间楼、经堂、佛殿等,其中经堂和佛殿统称为“大殿”,大殿是整个寺庙中唯一一座藏式寺庙建筑。佛殿正中供有一尊高2.5米的纯银释迦牟尼佛像,这是明万历十四年,即公元1586年由尼泊尔工匠制作,用银三万两,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银佛之一。西藏三世达赖喇嘛曾亲临大召寺为银佛主持开光仪式,因此无量寺又有银佛寺之称。银佛前方的两根通天柱上,盘踞着两条金色的蟠龙。在银佛的左右分别是宗喀巴和达赖喇嘛三世、四世的铜像。出于对佛祖的敬畏,我在殿内没有拍照,所以没有银佛的照片可以展示。

寺内还有西院和东院,其中有个玉佛殿,殿内供奉一尊4.4米高的释迦牟尼像,用整块重二十吨的缅甸白玉雕琢而成,佛像身披的袈裟是由48000颗红宝石和7000颗钻石镶嵌而成。

大召前街广场

大召寺前的阿勒坦汗雕像

大召寺正门

菩提过殿

大雄宝殿

玉佛殿

庇佑殿

寺内喷水池

寺内铜象

第四天8月14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南郊的王昭君墓。王昭君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传说昭君出塞途中,因思念故土,心绪难平,遂于车上弹奏“琵琶怨”。南飞的大雁为凄婉悦耳的琴声和美丽动人的女子所打动,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在地,由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昭君原为西汉元帝宫女,幽居深宫多年,未能见御。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并入朝求亲,王昭君自请出塞和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史载昭君出塞后的六十年间,汉朝与匈奴相安无事,边疆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公元前19年,王昭君病逝,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青山傍。墓由人工积土夯筑而成,高达33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 。传说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时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又有“青冢”之称。

王昭君墓的墓道入口

王昭君雕像

题有“青冢”的牌楼

通往昭君墓的墓道

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并辔而行的铜铸雕像

昭君墓碑

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成亲

不幸的是王昭君出塞两年半后,呼韩邪单于去世,他和前妻的儿子继位,号复株累单于。按照匈奴的习俗,王昭君应该再嫁复株累单于为妻。昭君当时曾请求回归故国,汉元帝不允,令她“从胡俗”。在归国的请求被拒,元帝又令她“从胡俗”,昭君作为一个远在异乡他国的弱女子只能屈从,她心中更多的是无奈和屈辱。

但陈列室内的解说词却给出了这样的描述,“昭君从大局出发,以两族利益出发,尊重匈奴族的风俗,珍惜汉匈得来不易的友谊,打消了归汉念头。这是昭君为促进汉匈友好关系发展作出的又一个深明大义的勇敢行为”。这样任意拔高古人并没有任何史料依据,如果是艺术创作尚可理解,但这样向观众介绍历史,显然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是唐代诗人杜甫路过昭君故乡时写下的著名诗句,它道尽了昭君的去国之怨和对故土的眷恋,这恐怕才是昭君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陈列室内关于从胡俗的解说词

第六天8月15日上午我们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院,博物院气势恢宏,造型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博物院分六个展馆,一号馆内展现了距今3万年至1万年前新石器时期呼和浩特大窑村南山出土的石器。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遗迹。“大窑文化”的发现证实了呼和浩特地区曾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

二,三号馆主要展示了蒙古和契丹民族的起源,发展和兴衰。这里陈列了从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古代北方民族的文物,其中战国时期的匈奴王金冠,辽代的黄金覆面,北魏时期的鎏金铜释迦佛像,中亚地区传入的镶宝石金冠饰等文物都属罕见的稀世珍品。

四号馆展示了清代北方的万里茶道,五号馆展示了近代内蒙古地区的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六号馆展示了内蒙古地区对中国航天技术发展所作的贡献。

内蒙古博物院外景

内蒙古博物院外景

内蒙古博物院外景

大窑遗址发掘的石器

匈奴王金冠

辽代的黄金覆面

镶宝石金冠饰

鎏金铜释迦佛像

在内蒙着陆的遥感卫星回收舱

我们的酒店紧挨着绥远将军衙署。我们到呼和浩特的第六天,8月16日上午参观了酒店旁的绥远将军衙署。衙署是清代绥远将军掌管西北军政的最高权力机构,绥远将军管辖归化城、漠南蒙古并统领大同和宣化等地驻军,地位极为显赫。历来就有“一座将军府,半部青城史”的说法。

衙署是按清朝一品封疆大吏衙署的规格营造,砖木构制,占地达3万平方米,有漠南第一府之称。整体布局分纵向三列,中列为五进院。整个院落按照中国传统建筑前朝后寝功能分布。一堂二堂为将军衙署办公的地方,三堂和四堂是将军和家眷生活起居的地方。东院为衙署的花园,西院为衙署的后勤保卫部门。将军衙署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和等级最高的清代边疆驻防将军府。

民国时期这里成了绥远省主席办公地,傅作义和董其武等都曾在此办公。1949年后,衙署一度成为绥远省人民政府和内蒙古人民政府办公地。1992年这里辟为将军衙署博物院并于2017年起免费对公众开放。

将军衙署正门

将军衙署导游地图

正堂内将军和下属议事

三堂将军读书习武的地方

四堂内两层楼房

东院的花园

四堂客厅里的将军夫人

我们在呼和浩特一共住了六个晚上。每天睡到自然醒,上午游览市内或市郊的景点,下午睡个午觉,再到周围转转,过得十分惬意。六天的度假模式转眼就过去了,呼和浩特的夏天真是太舒服了,我们都有点乐不思蜀了。8月17日上午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呼和浩特前往承德。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