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有这样几段话:
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车口儿”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像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另一处。
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灵便;若口齿伶俐是出于天才,他天生就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者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他的事他知道,不喜欢和别人讨论。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工夫去思想,他的眼仿佛老看着自己的心。
只要他的主义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看见的那条路走;假若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
这是初到城里的祥子,独立、坚韧,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判断力,甚至有些洞悉人性,他知道无论如何诉说个人的委屈和困难,唾沫星子溅得再多,对现状都无济于事,只能成为别人的话料。
祥子的这份觉知即使放在今天,也是真理。人与人总是不同的,有的人善于倾述,有的人喜好倾听。善于倾述的人不光喜欢说自己,更喜欢各种道听途说,是话题的制造者,也是传播者。
他们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口若悬河中难以自拔,如果没有人打断,可以从十年前说到十年后,从同事说到邻居,从伴侣说到子女。那种奔放的热情和清晰伶俐的表达常常让人惊讶。
但是静下心来,却会发现他们说的无非都是鸡毛蒜皮之事,反反复复地提及,不知道意义在哪里,随便一个点都能引起表达欲。聚会中有这样的朋友,永远不会担心冷场。但是这样一场谈话结束后,常常会不知道究竟谈了些什么,听了些什么。
就像祥子所想的那样,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没有谁会真正的感同身受,在一阵嘘唏之后,只会成为下一场饭桌上的谈资,通常是这样开头的:“我有个朋友......吧啦吧啦”。所以你会惊讶于一件事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
所以我是认同的祥子的,有些话不必多说,自己知道就好。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课 第27篇749字,累计409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