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读《恰如其分的自尊》这本书,距离上次看有1年多了,为什么要重读呢?其实是因为我在豆瓣APP上看到这本书我一直标注的是在读状态,不知道是读完了没评价还是一直没看完,我想确认一下,就顺手看起来。
这本书主要讲了低自尊者和高自尊者的表现,翻了50多页,越来越觉得我18年前后的表现和低自尊者的表现太接近了,我一边看一边在回忆和思考,比如:
比起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更喜欢听完他人的见解后再发表言论,原因一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二是没有自己的判断和决断力;人生中比较重大的决定,我希望有一个可靠的人能替我做决定,可能是因为我不想替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吧;不太会用过于绝对的词来评价他人,担心有损跟朋友和同事的友谊。
以上种种只是我想起来的一部分,当时的我小心翼翼、敏感、害怕得罪别人,甚至说话都不会太大声。2018年冬天我在省图书馆备考的时候,和研友敏一起自习聊了很多,彼此非常了解之后有一次我们谈心,她就说道感觉我说话小心翼翼的,好像担心自己说的他人不能接受一样,当时我很惊讶,因为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这几年不断打破自己,回过头看去,分析出来了一些原因:
第一,没有可以倾诉内心的好友,所以心里事一直是独自消化的。独居的第2年,我在西安工作没有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圈子,工作中也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同龄人,朋友圈极小,自己也不是会主动把所有的心里话随便给谁倾诉的;
第二,被信任的人伤害,导致不够有自信。那一年在工作中被一位当时很重视的所谓“长辈”伤害,言语和行为上都深深的被影响,当时的我一度怀疑是自己的问题,我憋了很久才向身边的人倾诉,有了男盆友和家人理智的分析和开导后,才明白原来不是我的问题。当时恰好有一个很好的岗位空缺,这促使了我决心离开和她的工作搭档关系,在我向领导主动轻盈后,我如愿以偿的去了跟她没有任何关联的新岗位。然而当时在面对她的冷眼时,内心的善良还不断劝自己原谅她,在这种矛盾之下,每天还傻不拉几的跟她打招呼、梦里梦到我们和好如初哭醒。现在想想真的不值。
还好如今的我,收获了一个智慧可靠的伴侣,有了几个可以互相倾诉的好朋友。我学会了打开自己,遇到困难找伴侣、朋友倾诉和请教;主动离开了那么一两个消耗我情绪的“垃圾人”,删除了对方联系方式;积极增加阅历沉淀自己,让我对自己和未来都更加自信和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