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前,老子曾哀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遥远的西方,一首《老黑奴》淋漓尽致地讲述了奴隶的悲情人生。
再到余华,一本《活着》描述了时代激变下个人随波逐流的命运。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才越来越能品味出《活着》这本书的韵味,明白经典之所以为经典。
在《活着》一书中,没有备受社会青睐的英雄主义和强者文化。有的只是一个平凡人平凡且无奈的一生。余华老师在《活着》一书中塑造了福贵这么一个名贬实褒的角色,让他遍经人世间的生离死别、穷困潦倒。而福贵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历尽苦难,却始终没有内生出击败苦难的斗志。福贵的一生,在一个个苦难的更迭中平静的流逝。福贵的人格很容易让人“哀其不幸“,但”怒其不争”。
但深究福贵这个人物,会发现余华老师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将具象的个人与抽象的人性相联系,让读者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去解读、剖析人物。
诚然,仅从个人层面我们可以定义福贵是一个失败者,但从时代的背景下,从人性的角度上来看,个人之于时代如浮萍之于汪洋,力量微不足道;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说,遍身伤痛,而能笑语世界。不得不说,福贵对于人生的确是有着卓越的智慧。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越成长越明白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明白个人力量的微不足道,不得不却又逐渐接受生活中的无可奈何。
只是,在无数个崩溃痛哭的时刻,不妨翻翻《活着》,看看福贵,学学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勉励自己,在生活一塌涂地的时候,在自己的力量不够强大到去照拂他人他事时,最起码要学会善待自己,爱自己,好好珍惜自己生活中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