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隐形杀手:坏习惯
每个人都有不良习惯,有时甚至会深以为耻,但又无可奈何,最终很多人只能和不良习惯达成和解,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同时深受其害、不能自拔。
我也是如此,大概是初二开始吧,我染上了一个坏习惯(以下简称A),它一直伴随着我,直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
那时候也不懂,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也不知道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危害,更加不知道一旦形成习惯会伤害自己,就如吸烟、喝酒、赌博,一旦成瘾就很难戒掉。
等明白之后,已经上大学了,那个时候比较年轻,也没有当回事。后来毕业、工作、结婚,中间有一段时间非常忙的时候,会好一些,但是持续时间很短。
自己也曾多次下决心要戒掉它,但是最多也就坚持两三个月,后面又固态萌发,走上老路。
还好,意识到危害以后,每次都能触底反弹,这样就陷入一个“犯错——纠正——继续犯错——继续纠正”的循环。这个A习惯,既伤身,也伤心,特别是现在,年龄大了,很多工作都在关键时候,心理健康和内心动力非常重要,往往因为A导致泄气,就又得从头再来。所以,意识到这个问题,遂下定决心要戒除它。
好了,不故作神秘了,这个A习惯,就是看小说,中学时看武侠小说,大学和工作以后看网络小说,沉迷很深,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搭了进去。因为看小说,经常晚上两三点才睡觉,一段时间因过度伤神,曾造成习惯性梦魇。
02 习惯是如何形成的
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特别是这个习惯已经存在30年,要改掉它何其之难!
美国人查尔斯·都西格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揭示了习惯是如何习得的:剑桥大学的舒尔茨教授,用一只猴子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设法让猴子盯着电脑屏幕,当屏幕上出现特定图形时,猴子拉动手柄,头顶导管里就会流出一滴猴子喜欢的黑莓汁。
刚开始,猴子是无意做出这个举动的,等它慢慢发现规律之后,就死死盯着屏幕,等特定图形一出现,它就拉手柄,然后得到黑莓汁。
科学家在猴子脑部植入了电极。他们观察到,当猴子得到奖赏时,脑内就会出现一个尖峰脉冲,表示它感到了快乐。
猴子看到“暗示”——特定图形,采取“惯常行为”——拉动手柄,获得“奖赏”——喝到喜欢的黑莓汁。
这样,猴子就通过学习形成了一个习惯,人类养成习惯也是这个模式。
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进入潜意识。当猴子再次看到屏幕上的特定图形,就会产生条件反射,大脑里自然而然会想到黑莓汁,从而习惯性地去拉手柄。
如果拉手柄没有拿到“奖赏”,猴子就会生气,甚至愤怒,或者没精打采。这时候,它的内心就进入了新的模式——“渴求”。一旦这个渴求产生,它就会越来越强烈,直到达成或者放弃。人类的习惯正是这样工作的。
总结起来讲,习惯就是“看到暗示,想到奖赏,产生渴求,采取惯常行为,最后得到奖赏”。
这些都是在潜意识中先于理智发生的,而如果理智要控制这一惯常行为,就会压制渴求,这反而会使渴求变得更加强烈。人一旦稍不留神或者稍有放松,渴求就会再次占得上风,控制人采取惯常行为,所以克服一个习惯非常困难。
习惯一旦养成,就会驻留在潜意识之中,所以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代替。
03 如何才能戒除坏习惯?
科学研究表明,要改变习惯,远离“暗示”并不现实,因为很难做到。
而去除“奖赏”,同样效果不好,因为坏习惯的“奖赏”往往很容易达成,而且是与习惯捆绑的,比如吸烟,只要拿起香烟抽两口就能得到满足感。
因此,戒掉坏习惯的关键就是改变中间的“惯常行为”。
我们并不是要创造新习惯,而是改变旧习惯,利用旧习惯已经形成的习惯回路,在中间再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这样就把坏习惯改造成了好习惯。
比如,某个人工作时习惯吃零食,因为这样能让他感到放松。在这个习惯回路中,工作场景是“暗示”,放松是“奖赏”,而吃零食则是“惯常行为”。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你完全可以把“惯常行为”由“吃零食”改为“五分钟散步”“十分钟上网”或者“听首音乐”等等,习得新习惯之后,旧习惯就被代替了。
04 戒除坏习惯的具体步骤
斯坦福大学的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在《自控力》一书中指出,人的自控力由三部分组成,分别对应大脑前额皮质的三个部分。
其中,左侧负责“我要做”的力量,即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右侧负责“我不要”的力量,即保持当前工作,不去做别的事情;前侧负责“我想要”的力量,即目标和欲望。
要戒掉一个坏习惯,从技术上来讲,就是要把“暗示——惯常行为——奖赏”习惯模式和自控力的力量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就是要用自控力在习惯回路中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
比如,我要要戒除看小说的习惯(还以A代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设计一个新的“惯常行为”。从看小说的“暗示”来看,已经发展比较多样,“繁忙”“无聊”“难过”“上床休息”等等,都会成为暗示,看到“暗示”就会想到“惯常行为”A。所以只要一想A,就采取B行为。B就是我要设计的替代“惯常行为”,目前考虑采用“看手机里开心一刻笑话”,阅读笑话同样可以起到放松和愉悦效果。
二是利用“我想做”“我要做”的力量习得和强化新的“惯常行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想A,就做B,坚持一段时间先形成习惯,这中间肯定需要自控力的介入,要不断提示和暗示自己,“我喜欢读笑话”“这些笑话实在太好笑了”“我看完要笑死了”。
三是利用“我不要”的力量掐断旧的“惯常行为”。把A的危害做个列表,在得到“暗示”,想要做A的时候,多想想A的后果和危害,尽量夸大其恶果,让“我不要”的力量逐渐接管A。
四是引入信仰的力量。《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讲到,很多人通过插入新的“惯常行为”改造了坏习惯,但是在遇到重大刺激和伤害的时候,往往又回到了过去,甚至比以前还要严重。而能坚持下来的人,都提到了信仰的力量,这个信仰可能是上帝,可能是道德,可能是神。我不知道其原理和正确与否,但是这个现象是存在的,所以我也准备引入一个信仰,用信仰的力量去改变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