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气候还未变暖,冀中的“任邱平原”有可明显感知的“萧瑟秋风”,入冬则是“盐碱地的冷风呼呼”与时常的“沙尘飞扬”,尚属少年的我们也根本想不到三、四十年后的今天即便寒冬也可见某些绿叶,尤其是北方四处可见的“冬青”。反正是冬天了吧。
“发工衣了!”
每个新生同学都是:单工衣一套——劳动布的,单工鞋一双——翻毛皮鞋,靴筒的;棉工衣一套——“道道”服的,棉工鞋一双,翻毛皮鞋;夏季的蚊帐、雨衣、高筒雨靴,也在这入冬之际一并发下来了!可谓是一种“全副武装”。这在1980年代的全国的技工学校中,该是最为阔气无比的了。
一瞬间,整个“帐篷校园”大一统了!——全是一色的“劳动布”的“道道服”的青春的世界!还得说,当年的这个衣着景观,真是叫做到“牛气冲天”,或更准确地是“牛逼哄哄”!犹记得,寒假放假时,在保定火车站到处都是“劳动布道道服”的青春景观,因为那时张家口、承德等地区的同学都要在保定转车回家过年,“华北石油”标志的“工服色彩”几乎“霸占”了保定火车站的“风景”,真叫一个牛逼啊!当然,我们那一届的美女校友也是很多的,即便“劳动布道道服”在身,也是漂亮的很!此者,我不便多言,否则会有“光棍班”的“好色之嫌”了。
“棉工衣”即不多说了,还是讲讲“单工衣”的“改制”吧。那1980年代初,正是“港风”“港派”流行的时代,因此,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在“工衣”发到手之后,大多是将“工裤”改为“喇叭裤”“筒裤”了,“改制”的地方,就在校园东面不远处的“东风村”,那里有许多家石油工人家属自开的“缝纫店”,花不了几块钱,也用不了几天,一条“工裤”便成为时尚的“喇叭裤”“筒裤”了,穿在身上,那叫时髦、牛逼!我想,那“缝纫店”在当年一定是生意兴隆的,赚了不少钱的,因为仅我们这一届学生就有两千多人。
还有就是对“工鞋”的改制。本色的“翻毛皮鞋”怎么改呢?为了美,当然有创造性的办法!——买几块沙纸,在课余时间把皮鞋上的“翻毛”打掉,然后涂上黑鞋油,一双黑色皮鞋、皮靴即有了。当然,时常打鞋油是必须勤快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8-402帐篷宿舍的周孟军、毛立冬等同学就是改制工鞋的好手。那时,最时尚的皮鞋是“三接头皮鞋”,一双二十多块钱,穷学生是买不起的,故而就有了这巧妙的“发明改造”。
今天,这四十多年前“帐篷校园”的“创新改制”故事,老同学们还记忆犹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