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这部剧最可怕的,就是把教育的现实披露得淋漓尽致,我们仿佛都能从里面的家长身上找到那个焦虑的自己,或者从里面的小孩身上找到自己受过伤害的童年。我们抹着眼泪,可怜着剧里的孩子们,亦或是可怜自己的童年,也心疼着剧里的家长那份焦虑与无能为力。
其中最让人心疼的,就是米桃这小孩。她聪明,懂事,乖巧,自尊心强,但又自卑,敏感,缺爱,更觉得低人一等。
她出生几个月,便被父母留在老家,成了留守儿童,病了,饿了,冷了,她伸手都够不着爸妈,所以,当欢爸问她的理想时,她说的是:“我还想当一个妈妈,他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可以看见我,我会一直陪着他,给他讲故事,我会带他到处去玩,给他买好多好多好吃的,好玩的,只要他想妈妈了,需要妈妈了,都能找到我...”米桃说出的,全是她对爸爸妈妈的一种渴望和需求,也是留守儿童最大的期盼。
在老家时,米桃也是个快乐活泼的小孩,因为班上小朋友的家境与她的差不多,没有了比较。但来了大城市后,知道人与人之间居然可以是这么大的区别,当她到了欢欢家,看到欢欢与父母的相处模式,看到自己家境与欢欢的巨大差距,便开始羡慕,开始自卑,她找借口逃离,不要再去欢欢家,却被爸妈一通训斥,妈妈说:“你看欢欢多好,每天大大方方,再看看你,每天恨不得贴着墙边底走,太内向了,不好!”爸爸说:“人家孩子在家都是热热闹闹,有说有笑的,你倒好...”米桃哭着跳绳那一幕,催人落泪,让人心尖发疼,是多少人孩童时偷偷藏角度里哭,发泄情绪的真是写照。还有爸爸那一声吼,是多少孩子觉得最恐惧的声音,父母语言的伤害,是多少人的童年阴影。
想起小时候,自己也是个内向的小孩,说话小声,凡事先想后说,不喜出风头,爸妈总说,看你,像个鹌鹑似的,你看谁谁,多厉害。然后嫌弃地望着我,“哎”的一声叹息扭过头去。小小的我就尝试去学那些活泼的小朋友,想要去哄大人开心,学着扯大嗓门说话,学着没心没肺的样子,然而没说多久,就发现好累,想要喘气。想学着活泼点,见到不认识的小朋友,逼着自己冲过去,想表现得活泼可爱地约她们玩,可,走了过去后,却不知道该如何做,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然后,又垂头丧气地走开,爸妈那鄙视失望的眼神是一辈子的刺痛。
米桃的爸妈,已经算是很不错,虽然家穷,每天起早贪黑的忙活,但对米桃,也是十分的关心和疼爱,要知道绝大多数的贫穷家庭,父母顾着生计已经是焦头烂额,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分给小孩,别说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就是平常的沟通也只是三言两语。还记得小时候生病发烧躺沙发上,我妈忙得前胸贴着后背,看我躺着,怼了句:“你看你,地又不拖,碗又不洗,难怪你会病,懒死了,起来多做家务就不会病了。”然后我拖着沉重的身体,爬了起来去洗碗,拖地。其实6岁,我便开始下田帮农活,8岁便开始自己做饭,洗碗,拖地,洗全家的衣服,我经常想不明白,我妈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我不是已经很努力了吗?如果有时光机,让我回到过去,看到那个小时候勤劳又委屈的自己,一定会心疼得掉眼泪吧。
家境贫穷的孩子,都是早当家,早当家的孩子都是很懂事,很多时候都懂事得让人心疼,其实她们也就是收起了自己的欲望和任性,来博取大人的欢心而已。米桃就是这样的孩子,以至班主任也说,希望米桃不那么懂事。在欢欢家试裙子时,明明是很喜欢,她却说:“这裙子是浅蓝色的,不耐脏。”又说:“可是,今年穿大小刚刚好,明年就小了。”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常说的吗?欢欢说:“送你啦。”米桃说:“我不要,我不喜欢穿裙子。”
米桃在学校被欢欢排斥欺负,回家后跟爸妈诉说,妈妈说了一堆欢欢爸妈对自己家的关照,要米桃多让着点,要懂事,爸爸也插刀子说:“平时就应该大大方方的,开朗一点,和同学们搞好关系,现在知道了?如果你平时好好的,和大家关系搞好,人家会欺负你吗?她们为什么不欺负人家呢?”多恐怖的理论,不被保护的孩子,永远都不会有安全感。就像一个女孩被非礼了,大家不是去评判色魔,而是痛批女孩穿着暴露不检点一样,然后还补一句,为什么色魔只非礼你?不非礼其他人?
米桃吼出了心中所有的委屈,她说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帮着自己的小孩,但自己爸爸妈妈只会帮着外人,说在老家时,别的同学被欺负,都有爸妈帮着,但自己和妹妹被欺负,奶奶就叫她们让着,因为爸妈不在身边,就算现在到城里了,爸妈在身边了,但还是要让着。欢欢就不用懂事,子悠也不用懂事,为什么我永远要懂事?这就是,没底气的家庭,孩子永远要懂事。然后又是一个米桃哭着跳绳,让人落泪的镜头。
万幸的是,米桃爸妈是个好爸妈,也是个难得的会给孩子道歉的爸妈,她们最后通过一家人的共同努力,有了很好的结局,相信米桃往后的人生也会越来越精彩。
但现实中,又能有多少人有这般的好运气,大多数的,都是自己忍着,憋着,直到长大。然后长大了,又用一生来追求童年的遗憾,来治愈童年。情况好的,也就是自卑,缺乏自信而已,重的,就是抑郁产生的源头了。
现在小孩的学习环境已经与我们小时候大不同,他们的竞争更大,压力也更大,因此不能再拿以前怎么样怎么样来说事,做父母的,除了关心小孩的学习,更应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