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当前位置: 你好健忘,我叫多情。 > 正文

你好健忘,我叫多情。

专题: 非村伯乐推荐好... 故事 散文 短篇小说
作者:波波安 来源:原文地址 时间:2021-12-27 17:41:45  阅读:251   网上投稿

    睿智、知性美,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时,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两个形容词。

    已过而立之年的我,面对个人问题,也不得不走上了相亲的途径。其实我并不反感相亲,但是却极力反感家人为我张罗此事,因为往往最不了解你的人就是你的家人。即便要相亲,我本人更倾向于自己的朋友帮我介绍。比起家人,他们反而更了解我。

    这次相亲的对象是我二姐同事黄姐安排的,老实说,我有抵触情绪。我二姐给我对方的信息也只有离婚教师这两条,其他的一概不知。我并不对离过婚的女生有任何的成见,相反我甚至认为离过婚的女生反而更懂自己对另一半的需求。而且我之前追求的一个女生也正是一个离过婚的。

    初次见面,介绍人黄姐和她一起到的。整个过程其实有些尴尬,因为我发现我几乎插不上话。她们讨论的问题完全超出了我的知识储备,我只好在一边旁听,偶尔会搭上一两句话。不过这倒让我更好的观察对方的机会。很显然,在知识储备上我与她不是一个层次的。她是名牌大学毕业,而我只是一个高中未毕业的学渣。这点我并不自卑,而是从言谈中得知家庭背景上的差距让我觉得一下拉开了距离。

    介绍人让我们互加微信。出于礼貌,她把二维码打开,我扫完添加之后就放下了手机。后来介绍人借故离开让我们单独聊聊。期间她很礼貌,也很健谈,几乎都是她问我答,但气氛并不尴尬。这应该跟她的职业有很大的关系。

    整体来说,初次见面还算不错。彼此也都没有借故离开,她的修养也不会允许她这么做。等我回来后,二姐电话打来问我感觉如何。我也实话实说,各方面都挺不错,但可能性不大,两人差距太大了。二姐让我别管这些,喜欢就去追,成不成是一回事。说实话,虽然我感觉到彼此的差距挺大,可能性极小,但是她的确挺优秀的,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也想试试看。

      等我再次翻看微信的时候,才发现通讯录里并没有她。我一时记不清到底是扫完码之后有没有点添加,因为当时的确是挺紧张的。她各方面条件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虽然知道可能性并不大,但是谁还不期待着奇迹呢?这个时候我努力的回想当时到底有没在扫码之后点添加健,但是完全没有印象,就像是断片了一样。于是给我姐发消息说了这事,她又跟介绍人说了,最后又通过我姐把微信名片推给了我。经过一小段的时间等待,她添加了我。后来,我知道了,之所以没有她的通讯录,只是因为她不想有下文,也就没有同意我的申请。而后来又添加了,也只不过是因为拗不过介绍人。看来被情绪冲昏了头脑的我,从一开始就干了一件蠢事。

    后来通过微信交流,聊了很多事情,我也给她讲了我的一些故事。但也是将信将疑,因为她和我提到了知行合一。好巧不巧,虽然我的知识储备有限,但对知行合一有所了解,也就知道她在怀疑什么。我向她提出再次见面的邀请,她并没有答应,不过后来她还答应了我的邀约,说是因为通过聊天改变了一些对我的看法。事情似乎出现了一些转机。当时的心情就像是在无尽的隧道里前进了许久,忽然看到了远处隐约的亮光一样。

    见面前的几天里又聊了一些别的话题,她问我喜不喜欢读书,写作(我姐告诉介绍人我平时喜欢写写诗)。我也明确的告诉她不怎么爱看书,但也并不讨厌。至于写作,平时爱写写打油诗,之前写的文章都被我删得只剩下几篇比较满意的,就发了一两篇给她看。她表示很惊讶,一个劲儿的夸我写得好。还说论知行合一,她不如我;甚至还说我完全有能力写公众号。我当然是知道自己的能力的,那几篇的确写得还不错。但是写公众号我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至于看过的书其实很少,纸质版也只买过《基督山伯爵》,并且在我的网络相册里找到一张照片发给她看。她说她知道这本书,问我下次见面的时候可不可以带过来,我说没问题。这本书已经买了好多年了,都有些发黄。她说没问题,只要不影响观看就行。我说不会。

      等再次见面的时候,我把书给她说:“书是从老家拿来的,放在柜子里太久,可能有点潮味。”她说:“我以为是在城里呢,要是知道在老家就不跟你要了。”然后也把给我带的书递给我,说:“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书,就带了几本不一样的书。”我接过来一看分别是《我与地坛》、《月亮与六便士》、《孤独六讲》和《十四行诗》。我看过书很少,除了莎士比亚,其他书的作者听都没听说过。

      我把书拿回来之后,开始认真的翻看起来。以前主动看书都是在某种原因的驱动的情况下才看的。比如《基督山伯爵》是因为一部电视剧里经常提到里面的语录,再比如四大名著,是因为听袁阔成的评书才去看的《三国》,看完三国,索性就把其他的几本看完了。被动看书这应该是第一回。看着看着就想起来是不是应该做个读书笔记呢?当时也忘了问可不可以在书上做笔记,想想我那糟糕的字,还是决定买来便签做好笔记贴上。后来她告诉我可以直接在书上做笔记的时候我都看完大半了,索性便签也就一直贴了下去。

    真诚,是我从她身上发现的第二个优点。就像她直接告诉我答应我的邀约是因为通过对话对我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没有这次对话她是不会答应的。一周后的一天下午,她又主动问我还想不想跟她见面,吃个饭或者看个电影什么的。这种事情容不得思考,我立马就回复说当然想了。她说那就今晚,就又见了一次面,一起看了电影,后来在她家附近吃了宵夜。回来之后她发消息问我是不是有点紧张,总觉得我有点怪怪的。我说紧张是有一些,但其实更多的是好奇,好奇为什么突然约我,只不过我没有跟她说而已。真诚,并不代表毫无隐瞒。就像她没有当面问我,而我又没有告诉她我好奇什么。而我面对她的真诚,最好的回应就是真诚以待。回去之后我就把自己的过去写成文章,就是文首提到的我并不在意有没有离过婚。我把我的故事以及我的态度都写了进去。之所以没有选择当面说,是因为三言两语说不清,就像我给那篇文章取的题目一样:《情可书,不可言》。有些事情真的不好说,还是还原成事情的过程,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更好一些。我发给她看的时候,告诉她里面的细节除了我的好朋友,没有告诉任何人。我觉得要想让别人在短期内更好的了解自己,最好的方式是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自己。她看完很意外,说想不到我写的是我的前任。似乎这个时候提前任是大忌,但我认为这是对她真诚的最好回应。对此,她也没有做过多的评价。

 

    聊天中知道了她有晨跑的习惯,而我一直因为工作的原因养成了晚睡晚的习惯。我很佩服她早睡早起还晨跑,同时也告诉她我也有坚持每天睡前一百个俯卧撑,也想改掉晚睡的习惯。她说如果想改掉作息,可以尝试着跟她一起晨跑。不得不说,这算是一个让人高兴的信号,同时对于我来说,这是改变作息最具有说服力的理由了。她也向我推荐了跑鞋,只是等我买回跑鞋后,一次也没有同她晨跑过,准确的说是她没有同我晨跑过。开始的几天里她说有事就没跑了,不过我还是去了她晨跑的公园。顶着肌肉酸痛跑了几天后,很快就适应了。后来,她换了离家更近的地方跑,我坚持着在公园跑。这期间还是保持着微信联系,我感觉到是她在有意回避我,但不知为何。

    后来她告诉我月底会和朋友一起去重庆玩,同时又告诉我月底本地有个读书会好想去,还把读书会的一些具体事项转发给我,说如果我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我知道她因为时间冲突去不了,我本来是有打算去看看的。等我详细阅读了一下她发来的事项后。里有一条让我很抗拒,读书会规定每两个月必须参加一次活动,不然会除名。如果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参加就除名,这不是把爱好者给踢出去了吗?我直接告诉她,这个让我很排斥这个所谓的读书会的初衷是什么。同时也表示不会去,而且事项里除了活动的经费和内容外,并没有标注具体地点以及参加方式和联系人。打定主意不去之后,我也就没有向她问这些信息。这次对话很显然是不愉快的。

    这件事之后,她说彼此还是做书友比较适合,并且说之所以来相亲也是不想让家里人操心,自己并没有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我也表示同意,而且很理解她。毕竟她给我带来很多改变,而且还可以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做书友也不是不行,而且我个人来讲还是很喜欢结交不同行业的人群的。就像我后文要提到的‘人间味道’一样。我也没有期待过奇迹真的发生。她也和我说,不管结局如何,她一定会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点我们两个人但是想到一块去了。共识似乎达成,相聊似乎也顺畅了许多。我们还会彼此交流写作方法。她还给我看了她最近写的日记。客观的讲,文笔上的确比我差一些,大多单纯的记录,但是也可以读出一些个人心境来,只是不知道用什么的方式去表达。我和她分享了一下自己的经验,让她试着多出去走走,多观察一下人和物,试着把思绪拉长着去写,这样人和物会更饱满一些。并给她举了实例。她犹如醍醐灌顶般的表示惊讶,原来可以这样写。我说论总结你比我强,你看的书比我多,只是你写的比我少而已,相信以后会比我写得更好的。

      月底,因为疫情的原因,她和朋友去重庆的计划也取消了。我问她读书会还去吗,她说不去了。隔着屏幕我都能从语气上感觉到显然是带着情绪的。不过我似乎不应该问这个问题。

      她生日在8月初,之前因为知道要去重庆,所以在上次见面的时候就临时送了一个小礼物。现在去不了重庆了,我就又准备了一份礼物,一支钢笔。我是在问过同为教师的同学后做的参考才选择了钢笔的。记得她之前还说过以后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公众号,但是自己的文笔还有待提高。

      生日前一晚我跟她说了,她并没有拒绝,而且还挺高兴的。生日当天收到礼物当然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换我也一样。不过她并没有答应是否当面接受我的礼物,这段时间她在离家很近的体育馆晨跑。我和她说那我明天去体育馆晨跑,能遇到就给她,遇不到就放她家楼下超市。她说明天不知道会不会去晨跑,过了一会儿又说看命运的安排吧。很显然,她这是在犹豫。

      第二天早上,我带着礼物到了体育馆。我只知道她大概什么时候来体育馆,但知道她会从哪个方向来。我只需要在相应的入口处等,她来的话就必然会遇到。但是我并没有这么做,因为她昨晚说看命运的安排。如果我在这等,那就是我在作弊,我的人格不允许我这么做。我停下车以后,就到体育馆内绕着足球场馆的外围开始晨跑。当时的心情极度平静,因为我把期望已经降到最低了,就是把礼物放到她家楼下超市。等我跑完5公里的任务之后,慢慢从足球场馆往入口处走的时候。发现远处一个有点熟悉的身影正在往入口处走,但是我并不敢确定,毕竟只见过三次面。我加快了脚步,等我到入口处的时候,她已经过了马路对面了。这次我可以确定就是她了,赶紧从车里拿出礼物追了上去。等我追上她的时候,她有些意外,其实更意外的是我。我向她说明了刚刚跑完步,从里面出来的时候正好看到她要出体育馆。她似乎不太相信,看了一眼我身上汗湿的T恤衫才相信了我的话。这次偶遇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似乎在告诉我真的有命运安排一说。但是,那真的是命运的安排吗?我一路送她到楼下,才把礼物给她,说完谢谢就道别了。

      下午的时候,她忽然在微信上联系我。从她的字里行间明显的感觉到有事情发生。我问她遇到什么事了,可不可以说来听听。她说不想说,我明白不是什么好事情。就岔开话题,跟她聊了很多事情,说了我的很多故事。似乎我的讲述有些作用了,她情绪明显的好了许多,最后还是向我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她刚刚得知了前任结婚的消息。又和我讲了她的过去,还有离婚当天的状态,难舍难离;以及当时分开的时候各自的约定。很显然她对这个消息很意外也很伤心。说明她对那段感情是真的很用心,也说明着她内心还保留着一丝希望。可现在,这个希望也破灭了。她告诉我,今天她跟我讲的一些事情,除了告诉了她的好朋友外,我是第二人,还谢谢我跟她讲了那么多故事和听她讲了她的故事。这算是一种对我的信任,但我明白这只是单纯的信任,并不能说明此事就有让我离希望更近一步;相反,我已经看到了结果。同时,她决定告诉我这些的时候,她也相当于告诉了我结果,只是她当时的情绪状态没有意识到而已。不过,我倒是觉得我们彼此说不定真的可以做好朋友,但事实上还是我想得太单纯了。后来她突然问起我的人生规划。准确来说我没有什么人生规划,我的眼界和能力还不足以让我做更多的预设。我只想过平凡而不平庸的生活;开一家小店,收入可以不高但要稳定,有业余时间放松一下心情就很满足了。如果有幸遇到合适的人,我会同她分享我的所有,如果遇不到,那就独自一人也不是不行。她说有目标是件好事,同时还建议我把目标从工作生活情感三个方面具化一下。不得不佩服,她一下就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而且用很委婉的方式告诉我。到后来,聊得也还算愉快,似乎已经忘了刚刚我们是从一个非常尴尬的话题开始的。

     

      习惯开始慢慢有养成的迹象。看完她给我的几本书之后,我自己也买了几本书,《瓦尔登湖》《平凡的世界》《如何阅读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勾起了我读书的欲望。迫不及待的跟她分享这本书,虽然这本书不是她推荐的,但是我还是很感谢她。可当她告诉我她初中的时候就读过这本书了,我就有些沮丧了。我知道我们的差距很大,但没想到这么大。初中的时候,我沉浸在游戏里,而她早已沉浸在书海里了。不过我在看完《瓦尔登湖》后,写了一篇读后感,发给她看了。她看完后也对这本书产生了一点兴趣,还说下次可以把书带给她看一看。这期间,相处还不错,聊的都是跟书籍有关的话题。我写作的频率也比较快,我承认,这段时间的某些写作都是为她而写的。但写作并不是为了追求她,最开始是这样的,但是后来她说做书友之后,我就改变了这一想法了。

      一天晚上7点多的样子,她说她买了一些新书,还发来图片问我想要看哪几本。我看到《人间草木》《慢煮生活》上面的作者是汪曾祺。这名字很熟悉,但是我想不起来是在哪见过,而且慢煮生活这个书名就足以引起我的好奇,我就和她说看汪曾祺的这两本。她又问我什么时候来拿,我说方便的话我现在就过去拿,这会儿店里不忙可以走开一会。她说看来我是真的对书很渴望。事实上,我并不赶着要看,不过此刻都有时间,那就现在去拿。她说那行,我说《瓦尔登湖》在家,只能下次再带过来了。于是我冒着小雨,把书拿了回来。

      等我下班回家,才发现床头的一张书签上写的一句语录,底下正是汪曾祺名字。被情绪操控的人,总是喜欢把一些偶然的事情跟必然联系在一起,当时我就是这样。自己还挺高兴的,把这当一个巧合;其实是自己孤陋寡闻,居然连汪曾祺都不知道。不过我并没有过分的高兴,我很清楚两人的差距。既然说是做书友,那就做一个合格的书友,相互学习。我可以感觉得到,从她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至于能不能走到一起,我给自己的结论就是:保留希望,降低期望。我说这话,这并不是在欺骗自己。这正是我现在面对情感问题时的态度,因为有了之前的经历,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人思想都很理智,也促使着我给自己定下了这样一条律己的忠告。

      汪曾祺的书的确很对我的口味,与我所追求的平凡而不平庸的生活,在很多方面都有契合的地方。原来生活真的可以这样悠然自得,原来文字真的可以这样平淡。只是一段记录一个菜品的制作,简单的文字如同亲手烹制的菜品一样耐人寻味,生活当是如此。

      我不记得我在书里做了多少笔记,书里很多的食材,趣事我都知道也经历过。只记得晚上我同她一同讨论书中趣事的时候,让她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地方居然是书中很多食材或者植物什么的,她都需要去网上查询,而我几乎都知道。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居然不知道书中的苍耳为何物。其实这很正常,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书中很多东西在城里几乎是见不到的,而她就是在城里长大的,虽然偶尔会回农村老家,但那些有限的记忆也都是模糊不清的。聊着聊着忽然她向我抛出一个问题:“说说对她的最新印象”。还说算是留给我的作业,以后会不定期给我留作业。

    其实我想用《十四行诗》里她很欣赏的一句来回答她这个问题,但是那不属于我的文字。于是用自己的文字把这段时间对她的了解做了一个总结。让她很意外,她说我对她的描述是身边所有人里描述最接近她的,虽然认识的时间不长,见面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我告诉她,这是因为她的真诚,了解一个人有时候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这也并非是谦虚的说法;在阅历上,的确我比她要丰富得多,但要在短时间里认识一个人单凭观察是很难做到的。

      第二天晚上,她又向我抛出了一连串让我很意外的问题。而我当时就像是她讲台下的学生一样,本能的回答着她的问题。她先是问了我的择偶观是怎样的。我只给出了三个条件,人品、有主见、感觉。这三条就是我的择偶标准主次顺序,而感觉其实就是自己的审美观,这个也是第一时间就能知道答案的。我已经尽力把这件似乎很复杂的事情用最简单的要求去衡量了,可她从中的解读居然是我说得好深奥,要好好的消化一下。说实话,这让我很意外。后来想想也正常,她毕竟是经历过一段长久而破碎的感情的,她对婚姻的理解必然跟我不同。她还说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个体间的约定。

      第二个问题严格来讲不能算是个问题。她给出两个观点:观点一,不论和谁一起过,其实都一样;观点二,和谁一起过,真的很不一样。我毫不犹豫的就给出了答案,和谁一起过,真的不一样。并且告诉她哪怕是动物都会认真选择配偶,更何况人呢。人是有感情的,怎么可能抛开感情谈爱呢。除非把人放在一个宏观的层面上,观点一才会成立。对于我的回答她没有回应,而是接着向我抛出第三个问题:你会接受一个不爱你的人和你恋爱或者结婚吗?实际上,这个问题就是上一个问题观点一的延伸。我的回答是,不能。因为我不是一个宏观上的人,我有自己的思想。让我很惊讶的是她的回复。她说:“我现在反而觉得这也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我只有经历了很多爱和不爱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不爱。我到底想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以前我觉得只想爱一个人,现在我觉得体验很多的爱本质上也是只爱一个人。”紧接着又向我说到:“哈哈哈哈,你不知道对现代女性来说不婚不育才是最大的幸福吗?”我知道她后面这句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尴尬。一个人到底是要失望到何种程度才会有观点一这样的想法呢。我大概是从她的话中读懂了一些痛楚,也隐隐觉得有些惋惜。我便顺着她的话接了下去,告诉她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女性都有这种想法,因为这个社会太过浮躁了,原本只是想找个港湾停靠,获得安全感,最后发现,很多港湾并没有防波堤,还不如一直前进,把暴风雨甩在身后来得安全。

      结束了一连串的问题的问题以后,我终于忍不住问了她一个问题。也是让我最开始就很意外的问题。我问她不是说不打算考虑个人问题吗,为什么现在又突然谈这个话题呢。而她的回答就是,不想考虑个人问题不代表不能讨论。好吧,这的确是个好理由,半真半假;既能打发别人也能说服自己。

      后面几天也给我留了些作业,人生百态,自己到底喜欢怎样的人间味道。对于这个作业我的答案让她很满意,还说要全文背诵。现在,别说背诵了,怕不是她都忘了自己有说过这样的话。这样的话不止一次了,就想之前的晨跑一样。后来,又问我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我本就对财富没有过高的要求,消费也是根据能力来,我的回答中规中矩。她说我没有赚钱的野心,还说她旁观过很多身边人的生老病死,所以会把物质放大放大很多倍。连续用了两个‘放大’来强调它的重要性。还说对于金钱,不仅是要让自己过得好,还要让自己爱的人过得更好,并不是要存多少钱才算,而是要有赚钱的欲望和野心,知物质而不物质。这个她没有明说,但是我知道,她是想在物质上去弥补这些年来真正爱自己的家人。真的是旁观身边的人生老病死,才让你有了这样的想法吗?经历过生死的人大多都会把金钱看淡吧,至少亲身经历过生死的我是这么想的,在这个问题上没必要和她争论。哎,心里不禁叹了口气。往往家人最想要的不是这些,虽然物质基础上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却提升不了幸福感,而他们最期望的往往正是你的生活能够幸福。从一段失败的婚姻里跳脱出来,以为看清了什么是真爱,却还是没有弄明白该怎么去爱那些爱自己的人。人生如梦,醒来发现还在梦中。本想好好跟她说一下这个话题的,但是还是忍住了。因为我可以预感到,在这个问题上我说服不了她。

      隔天,就又留了一个作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对情绪价值的认知。这个问题着实难倒我了。处理情绪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情绪价值这样的专业名词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为此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虽然查了资料,但我还是一头雾水。就像是政治考试上题目一样,虽然没有读懂题目,但又不能交白卷,然后就根据自己的解读东拼西凑的乱答一通。连自己都觉得是乱答的,她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她说我对情绪的认知还很模糊,建议我以后再答一次,并且说以后可以面对面跟我好好讲讲关于情绪的处理和悦纳。最后,还说有时间可以让我把这些问题做个归纳,还问我这是第几个问题来着。而我实际上在她提出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在做这件事了,不然我也不会在此刻记得这般清楚。我告诉她,我有做问题归纳,还告诉她这是第六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8月8号的人生规划。她说都不记得自己问过哪些问题了。不过令她想不到的,这也是她最后一个问题,这天是8月15号。

        转眼暑假已过大半。她在筹备了一个考试后,学校开学前的准备工作也开始了,每天都要去学校参加培训,也就没有时间给我留作业了。聊天的次数也相比之前少了很多。我知道学校的一段时间都会很忙,再想见面的话可能要等上很长一段时间了。于是我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充分的理由,说从她那拿的汪曾祺的书已经看完了,哪天忙完下早班我抽个时间给她送过去。这个理由足够充分,她不可能拒绝。

      周六的下午,她下班之后给我发消息。说大概半小时会到离我很近的一家医院取侄女的体检报告,约好在医院门口碰面。我算了下时间有些紧迫,虽然医院离我上班的地方很近,但是书却在家里,我来回都得半小时,再赶过去又得一点时间。我跟她说了情况,让她等我一会儿。然后就匆匆回家取书。当然,这次我没有忘记带上《瓦尔登湖》。等我赶到医院的时候,她已经在门口等我了。没有过多的交流,我把书给她,还告诉她把《瓦尔登湖》也给带来了。她笑着说:“估计没有什么时间看了,开学就更没什么时间了。”我说:“没事,等你想看的时候抽空看一看就行了。”接着我问她:“开学前看能不能再一起吃个饭,开学后怕是没时间了。”她也笑着对我说:好的,别你请我了,到时候我请你吃火锅吧。”我说:“那行,就这么定了。”然后就匆匆告别了,前后也就一分钟的时间。只是我没想到,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这天是8月28号。

      开学之后,她忙于工作,我尽量不打扰她。问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几乎都是隔天才得到回复。开学一周之后,我又向她提起了此事。她说最近比较忙,有时间她会主动约我。她似乎察觉到我的疑惑了,跟我说,如果她不愿意,会直接告诉我,而不是避而不谈。这话的确与她之前的真诚相符。只是,这一等,就到了月底。再联系她的时候,我没有提饭局的事情,只是问她国庆期间有没有打算和家人去周边散散心。她说还没想好。这个时候的回避着实让我有些不解,虽然是我主动邀请的,但也是她答应并且反客为主的邀请我的。我并不对彼此的未来抱有任何的幻想,让我感到很失落的也并不是她的回避,而是她现在的态度和她之前的真诚大相径庭。

      再联系上的时候,已经是国庆节快要结束的时候,她告诉我带着爸妈去武汉玩了几天。然后和我聊了一些平常的话,我已经预感到这是在做铺垫了。没错,她最后开口了,她让我别再在她身上浪费时间了。说实话,我当时有点懵的。还说感觉我的所做作为都是在迎合她,我知道她是在说我看书,写作,和晨跑都是在迎合她。我没有反驳,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是一种迎合。尤其是这段时间写作的频率,以及内容,似乎都是为了创作而创作。可是,不论是从追求对象的角度来说,还说从书友的角度来说,这些都是共同话题。不‘迎合’又怎么可能维系两人的关系呢,还是说书友也只不过是一个托词?我心里其实在笑,即便是托词,也没必要拖这么久。敢情,一直以来都是在试探,所谓的真诚,也不过是手段之一?我不想做癞蛤蟆,我只是在想彼此能否做个朋友而已。

      一开始,我就知道彼此没有可能性,后面她说做书友的时候我觉得也不错。甚至还以为能交到一个不错的朋友而高兴了一阵。现在看来,的确是我多情了。觉得自己可笑至极。不过我并不为这个结果感到伤心,因为我早就预见了结果,甚至这段时间对她有了更深的认识。她一次又一次的许诺,却一次又一次的没有兑现。在我看来是无法接受的,知行合一,她的确不如我。晨跑的确是我被动的,但也是她主动提出的,没有兑现。在讨论情绪处理和悦纳的时候还说要和我当面谈谈,也没有下文。最后的一次邀请也没有兑现,还有之前的种种。我并不是一个计较的人,在我看来,这些许诺都是在许下之前就可以考量是否可以兑现的。就像她说的一样,如果不愿意会主动说的,可事实又自相矛盾。

      我并不是想在这里数落她的不是,她依旧很优秀。她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我可以清楚的感觉到,她只是因为自己之前的遭遇而让自己变得更加警惕。那些许诺也只不过是在欠缺考虑的时候随口而出。她对知行合一依旧向往着、前行着,只不过是因为受了点伤一瘸一拐的前行着。

        或许,她只是比较健忘;她不是记不得向我提过几个问题吗?一定是这样的。可是,我可以忘了她忘掉的那些许诺,但是,我的书,尤其是那本《基督山伯爵》,那是我买的第一本纸质书,虽然我看的是电子版,买回来也就是简单的回味了一下,但是它对我的意义真的很不一般。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当初她说想看一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突然想不起把这书藏在哪了,我只记得上次是借给谁了,但不记得借给谁了。于是发动全家翻找,甚至还问了几个有外地的朋友是不是借给了他们之中的一人。在找不到这本书时候,我不得不退一步在网上又买了一版一模一样的书。甚至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一家一家查看印刷时间,总算是找到了一家同年印刷的库存版本。书还没到的时候,在老家的衣柜里找到了,但是我没有退掉。想不到,这本没有退掉的书却成了冥冥之中的替代品。

      而那本泛黄的基督山,她又一次的把它给忘在了书架的一角。等它再次被她拿起翻看的时候,大概是整个书架都落满了灰尘的时候了吧。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