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当前位置: 写不完的家乡故事 > 正文

写不完的家乡故事

日日待在一个地方,一花一木,房前屋后,街道弄堂,山丘溪水,街坊邻居,家里亲眷,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一切都习以为常,不曾追寻过这所有的一切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直到离开熟悉的一切,前往外地求学,距离远了,视角变了,原来这一切熟悉的物景人,对它们的情感色彩也就变了。

离开家乡,才有了“家乡”的意味。家乡那条悠长弯曲的小溪水,那座经常攀登的山丘,那历史悠久的城河城墙,常常出现在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和小日记本上。

锋峦三面环抱小镇,小溪环绕南城。溪边山上茂林修竹,绿树成荫,是一个自然的森林公园。山野绿荫丛中点缀着错落有致的胜景,东面有高高耸立的“连魁古塔”,具有刚健之气。此塔建于明万历46年,伫立塔下,城镇风光尽收眼底。

山之北麓有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中科院士周廷儒先辈墓。小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然而年少的我们并不知。小时候爬山不走常规路,常常东窜西窜,有时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先辈墓前,煞是奇怪为何这些墓修建相当完善,与普通老百姓的墓不一般,懵懂中感到这是个好地方,为何他们的墓能够建在这里,如此显眼。从碑文上看出,墓主学问很大,想必是个了不起的人。

先辈墓旁有一片背阳低洼处,那里有许多棵高大挺拔的水杉。深秋红红的水杉叶飘落满地,踩在上面厚厚的一层,抬头仰望树干笔直笔直冲天,与周围景致很不一样。春天这里的景色也很不一样,地面上长出一种叫不上名的紫色小花,一大片一大片,煞是好看。小花单独看不起眼,就它那纯粹的紫色比较少见,花型没有特别之处,可是站在远处看过去,那一片低矮的紫色点缀在绿色丛林中,非常梦幻。

沿着小路往上走,又一块凹地,这里面积较大,绿林中建有古典特色的建筑馆房,内有罗隐的石刻雕像,和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碑刻诗文近20余块。碑林东侧有六角“昭谏亭”,著名书法家王京甫篆书题写亭名;书法家刘江书写柱联;碑林附近有古刹遗址、石碑、石窟等。此处盛夏清泉不竭,并设有茶室、秋千、荡木、攀架、蹦胎等休闲和运动器械,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

这座山与另一座百丈山山峰紧倚,百丈山巅的电视转播塔高耸云天,与联魁塔相峙,巍巍壮观。这座据说最高的山,孩子们经常挑战攀登。我们常常寻找新的路线上山,试图从不同的方位上山。山林中钻来钻去大胆的我们,很快发现百丈山南面还保留着一个佛堂,佛堂内石崖上雕刻着大小石佛百余尊,感叹这里的历史悠久,一定发生过许多故事。我们几个小伙伴像模像样地双手合十一一拜过去,罢了,又互相打趣逗玩。

现在两座山上修有一条1——3米宽,约2公里长的林荫道,可直至百丈山单笔锋与白丈佛堂揽胜。工作后,偶尔和朋友登山,有了孩子后,每年正月和家人一起登山望远。如今孩子大了,我们一年哪怕登山一次都不太有。

小镇还有一处我们经常溜进去玩,那就是当地一所百年中学。中学里有许多宝贝,石马、石龟、看不懂的碑文,一处幽深的庭院,还有一座小黄山,那小黄山也不算很高,好玩就在它的一侧是滑坡,爱挑战的我们去那里,就是想从滑坡上攀登上去。

我们趁着初中放学,黄昏时分,过小马路,来到对面中学一小侧门,壮着胆悄悄溜进去。周末日子里,我们从大门走进去,那时候门卫管理没那么紧,只要胆子大脸皮厚,谁也不瞧,径直进去,门卫也不会特意拦人。我们就顺利来到校园内。

经常逗留的地方就是小黄山和四周还有围墙的神秘庭院,据说是学校的图书馆。那图书馆前有着一棵棵参天大树,树下有石马、石龟、石碑,我们一个个要摸摸石龟,跨上石马过把瘾,好似骑上真马驰骋在校园内一般开心。

图书馆四周有围墙,跨进围墙木门,有一片茂盛的树木草地,沿着两边的走廊经过绿植才来到古色古香的房屋大门。我们只是在庭院围墙大门边逗留,没敢靠近图书馆门,那里有老师,怕被发现撵出校门。

如今,这所中学一再改造,那个神秘的图书馆已拆建,曾经神秘面纱不见,石碑石马石龟全都搬至小黄山上,与一棵棵粗壮年份悠久的古树放置一起。那条孩子戏耍的山坡滑道也修筑过,成了一排排水泥观众席。好玩的地方都没有,记忆的落脚处也没了,只能凭着脑海里零碎的画面拼出一个曾经大概的样子。

恐怕再过些年岁,有些零碎的家乡曾经的画面也将模糊不复从前,遗忘,将彻底使那些宝贵的经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

我们古镇出了许多名人,国家级别的哦。有一位戏曲艺术家就是诞生在我们小镇,曾经我和她的家人,她的故居极其亲近,只是当时不自知。艺术家的故居旁就是我小学同学的家,她们是一个家族的。

读小学时,经常和这位徐同学玩。她的家就在学校附近,几个同学常常放学后跑到她的家内写作业。母亲那时候交代过,放学一起写作业玩耍可以的,但晚餐时间不能叨扰他家。写完作业玩一会儿,天再黑,同学父母再邀请,我们都各自回家。

当时只知道他们家有一位唱戏曲的长辈,很有名,很早就定居在上海大城市里。偶尔会回来探望老家亲戚,这是他们家的大事,同学父亲偶尔提及过,只记得这位叔叔满脸都是自豪。

小镇民间戏曲文化很浓厚,喜爱唱戏,喜爱看戏,这份喜爱蔓延在许多小镇居民心中,尤其是上点年纪的。至今,走在小镇溪边公园,还常常看到拉琴、敲板儿、唱戏的爱好者们,还不止一处。溪边公园西头有一个露天戏曲台,专为爱好者提供免费演出看,唱戏班子来了,这一处可是超级热闹呢。

小镇的戏曲文化培养了一大批爱好者,于是,小镇中心小学开发了一门戏曲艺术课程,更是培养了优秀的戏曲表演苗子,在区里、市里,甚至省里斩获大奖。虽然我是一名音乐教师,但很遗憾,处在这样的小镇里,却没有培养出对唱戏听戏的兴趣。

家族里有三位爱唱戏的,一个是老宅隔壁的小奶奶和她的大女儿,也就是我的小阿姨,还有一位是大表姐。她们三个都长得很漂亮,有着共同的习惯,就是边干活儿边唱戏。小奶奶经常在隔壁家里干着家务唱着戏,我不懂唱啥,偶尔站在门口看向小奶奶,她发现我站着看她,会特意笑盈盈地对我绘声绘色地来一句,我笑笑赶紧又躲开。

听说小阿姨因为相貌好,唱得好,曾经想走唱戏这条路,后来嫁了人进了公家单位,不再以此为梦想。表姐向来是个爱笑的姑娘,会唱会跳,活泼泼的一个。和她一起,比她小好几岁的我显得木讷羞涩,表姐想唱就唱,天天很开心的样子。可就算这样,我还是对戏曲不太有感觉,一听戏曲就容易打瞌睡,只有流行歌曲能够燃起少女的心。

小镇过去每逢元宵灯节,会设元宵灯会,读小学的时候,父亲帮我做的猴年元宵灯还被选中挂在灯节展览处呢。每逢灯会,人头攒动,空着挂着五彩的灯,灯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热闹。各盏灯下挂着谜面,人们一个挨一个,煞有其事地猜想着。我们小屁孩就是顾着挤热闹,找找稀奇有趣的灯,父亲和姐姐认真地读着谜面,我早已不耐烦想着追上偶遇的小伙伴。

大街随处还可见龙灯、狮子和竹马等古老民间舞艺,配上管弦锣鼓,以表达人们的喜庆心情美好祝愿。元宵节期间,龙灯、狮子、竹马、抬架、高跷、大头和尚等民间娱乐项目,纷纷被请进各大村子,各显技艺,竞放异彩。听到锣鼓喧天,我们就马上冲出屋子去瞧个究竟。

如今,这些民俗活动很少见了。正月里,大家都时兴新的娱乐消遣方式,看电影、唱歌、棋牌室,聚众喜庆活动越来越少,年味儿似乎越来越淡了。或许只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如此,新生代们自有他们喜爱认可的过年方式。时代变迁,文化传承的变化,是喜还是忧呢?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74篇,打卡:家乡。2894字数,共累计132210字数)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