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从归因的角度力证我家的婆媳关系

专题: 鹏哥每日爆文推荐
作者:一棵开满鲜花的树 时间:2021-07-30 23:31:53  阅读:171   网上投稿

01 一本正经的归因现象

归因是一种特别普遍也是特别正经的心理现象。所谓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归因理论最初是由F.海德(F.Heider,1958)在《人际关系心理》中提出来的,因此,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他指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当然,归因也会因为不同的人水平不同,经常会发生偏差。它包括认知性偏差、动机性偏差和性别偏差。不要小瞧归因偏差,它会对现实行为起到不同的影响。

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结合当下火热进行的奥运盛会,如果,运动员把自己取得的好成绩归因于运气和个人努力,那么自然就会生出自豪感;如把比赛成绩差归因于竞争对手太过强大和自己运气不佳,则会失去努力的愿望,失去积极拼搏的动机,整个心态都会垮掉,不再愿做意志上的努力。


所以呢,我们要学会积极的自我归因,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和调整,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能力与所设定的目标的适应性,为自己打造成功的人生。


正经的心理学理论讲完了,下一节,我们立刻就要进入不正经环节。

02 婆婆对我的归因应用

现实场景一:

我和小姑(我婆婆的老闺女)一起做饭,俩人轮着做各自拿手的。具体菜名我都忘记了,就记得菜上桌以后,婆婆积极打听哪个是闺女做的,尝一口赞一声:“这个菜,我闺女火候掌握的正好!脆脆的,好吃。这个菜,咸淡正合我口,闺女就是贴心!”

我傻呀!真的,当时25、6岁的年纪,好不容易在婆家把各式传统菜式学到手,也是兴兴头头的,等着别人表扬呢。

然后,就特别开心地把我炒的黄瓜炒鸡蛋(这不赖我,我婆婆不喜欢吃肉菜,只喜欢这些清淡的素菜)推到婆婆眼前,“妈,你尝尝我今天炒的这个怎么样?”

说实话吧,我这个傻蛋在黄瓜炒鸡蛋上可没少下功夫,要达到婆婆要求的脆、绿、黄、香,这火候真不好掌握,我真是拿出十二分的专心才终于像点样了。

婆婆尝了一口,果然非常满意,开心地赞道:“嗯!好吃!这黄瓜就得和鸡蛋一块炒,才对味!”

现实场景二:

闺女从小体弱,缺钙,也爱感冒。

只要一感冒,婆婆立刻拿出亲奶奶的架势,过来质问我:“你好好找找原因,我孙女为什么感冒?”

我抓耳挠腮也想不出为什么,这几天没变天啊,也没带出去玩,也没出汗,也没和有病的人接触过,为什么呢?

婆婆一看我这态度,恨铁不成钢的说:“我告诉你们,但凡孩子生病,那就是大人没看好!你自己好好反省吧!”

就差把我关小黑屋了。

那么,问题来了。请问,我婆婆这认知偏差发生的原因是哪一种呢:认知性偏差?动机性偏差?还是性别偏差?

03 归因背后的心理

人为什么特别习惯对一件事进行归因呢?就像我婆婆这样,掘地三尺也一定要在某件事上找出我的毛病来?

因为,这是情绪管理的需要,找到一件事情的原因,会让我们安心。不管推脱责任,还是听天由命,都可暂时缓解内心不安或痛苦,这个麻醉剂是很有必要的——《寻找解释用来稳定情绪,寻找目的促进问题解决》(王明鹏心理咨询师)

但是,如果,你一旦习惯不正确的进行归因方式,对人的打击是要命的。

比如,我婆婆挑刺儿式的归因方式,就是为了让她自己心里痛快,为了证明我是弱智,我干啥都不让她顺心,结果就直接影响到了我们婆媳关系。

根据归因理论,将成败归因于努力会比归因于能力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比如,那盘好吃的黄瓜炒鸡蛋,如果归因为我的努力,我会开心到爆,会更努力的好好炒出更好吃的菜 。可是,我婆婆偏偏就把它归因为黄瓜就应该配鸡蛋这个外因,跟我努力没有啥关系,那我的积极性呢?

幸亏我心理强大。否则我就会被打击到“习得性无助”。

不是开玩笑,一个人如果总是失败,并且把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低等内部原因,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习得性无助感,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抑郁状态。也就是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在这一方面不会产生什么改变,进而可能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我没有破罐子破摔,我只是带着老公孩子迅速逃离,开启我自己想干啥干啥,想做啥饭做啥饭,做啥都好吃,干啥都开心的生活模式。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