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第n次遇见那个婆婆。
婆婆坐在一张竹板凳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竹扇子,一双浑浊的眼睛直勾勾看着吵吵嚷嚷的鱼贩,看上去机械又无力。
我走过去,指着她面前地上贴着的纸,大声问道:
“婆婆,您租房子的是不?”
婆婆看着我,一张僵直的脸上艰难地浮现起一个笑容。
一、
婆婆跟我说她住在这里七十多年了。
我心说,那您必定是从小到大都住这儿,没挪过地。
婆婆又说,小时候住山里的,十岁那年举家逃难到这里,就一直在这里定居了。
我心说,老人家高寿,都八十多岁了,还能出来干销售。
没错,老人家都八十多岁的高龄了,还和小年轻抢生意,每天往人流量多的地方一杵,在身后展开一张租房告示,扇子一摇,有时候一个下午就有十来号人问津——最后能不能谈成是另说,这个活到老工作到老的精神必须得学。
我在报社工作,一根神经绷在弦上只想着话题和影响力,看着老人家这劲头,我向她发出邀请:
“婆婆,我给您做一个专题报道吧?”
“报道?报道什么?”
“就宣传您的工作精神。”
“工作精神?我没有什么工作精神。”
婆婆毫不在意地摆摆手,颤巍巍站起来抓着竹板凳挪了个地儿,让我不要打扰她。
行,我可不会放弃!
心里这么想着,我稳稳坐在一边,看着分针慢悠悠挪腾——婆婆每晚六点收工回家,这个我还是清楚的。
二、
六点一到婆婆一手夹着竹板凳,一手拿着竹扇子和租房告示,不紧不慢往住处走。
我特有眼力见地帮婆婆拿板凳和扇子,婆婆瞥了我一眼:
“怎么,还没死心?”
“婆婆,瞧您说的。”
我尴尬一笑,还没想好说些什么来挽救气氛,婆婆又开了金口:
“什么工作精神,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不是为了钱,谁乐意干活。要我说,我的工作精神就是赚钱,你给我报道吗?”
我一听有些发愣,什么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认真负责、默默无闻一大串成语还没有说出口,婆婆又继续说道:
“伢子,你们有学问的人说的大道理我不懂,我们说的家常话你们也不懂,这天聊不下。”
“婆婆,还没聊呢你咋就知道聊不下了,要不你说说,我听听?”
于是我随着婆婆走进了她的住所——一楼和二楼之间的夹层——五十平方米左右的一房一厅。
这种夹层非常低矮,一米八五的我感觉到隐隐约约的压迫,我微微弯着腰,好奇地打量着整个客厅。
昏暗的室内,婆婆开了灯,坐在藤椅上,一边熟练地泡茶,一边说起了往事。
三、
大约是六十年前——活太久,都忘记时间了。
姑且算是是六十年前吧,婆婆生下了第一个儿子。第二年,第二个儿子又呱呱坠地。
婆婆满打满算:养大这两个儿子,看着他们成家立业,这辈子也就圆满了。谁知道,两个儿子长着长着,长歪了。
长子因为打架,在铁窗里待了五年,出来之后玩物丧志,颓废得让婆婆想把他塞回铁窗里面;次子无心向学,小小年纪离家出走不知所踪,直到三十来岁才背着一屁股债寻回家求助。
婆婆的丈夫被两个儿子气得一病不起,早早就离开人世。
婆婆一个人看着这个家,心里琢磨着要不一手牵一个儿子,往家附近的河里一扎,去地下团聚算了。
但是两个儿子却哭丧着脸道:
“妈,我们还没有结婚生子呢,你不想看看你的孙子吗!”
于是婆婆决定先不死了。
但是活着就意味着要填补一个一个大窟窿。
四、
“您天天做这个就是为了还债呀?现在还没还清吗?”
我状似无意地问道。
“不知道呢,看到这个二维码没有?”
婆婆把板凳坐垫一翻,露出下面的两张二维码,介绍道:
“每周一三五用大儿子的码去收款,二四六就用小儿子的。钱都在他们那里,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清啊!”
我的表情很是一言难尽,想了想竟然问:
“那周日呢?”
“周日早上用大儿子的,下午用小儿子的。”
婆婆倒了一杯茶给我,声音从从容容:
“伢子,喝了这杯茶就去工作吧,做你的报道,我一个老婆子活到这个年纪还在打拼,你一个年轻人有什么好怕的,别再来河边散步啦!”
我微微一愣,不由得脱口而出:
“您知道我要干什么?”
五、
自从到了报社工作,我就失去了在校园时的志得意满、意气风发。
拼业绩、拼绩效、拼点击率、拼阅读量……天天到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电脑前抓耳挠腮,有时候到了家倒头就睡,一觉醒来浑浑噩噩,日子简直一天不如一天。
第一次起了不该起的念头是在一个抑郁的傍晚,天色阴沉,我不愿意坐在办公室了,索性到河边站着。热热闹闹的鱼贩和顾客来来回回,他人的悲欢都与我无关。
但是那个婆婆吸引了我的视线,无论是鱼贩的嬉笑呼喊还是顾客的讨价还价都不能打破她的世界,她安安静静守着那张纸,似乎就在固执地守着她的江山。
我没有想到在我认真观察那个婆婆的同时,那个婆婆也在观察我。我的颓唐和抑郁在她面前一览无遗。
婆婆把我推出门,说不留我吃饭了,回家自己动手做的饭最好吃。
影影绰绰的树梢头似乎有月亮在云后探出,我看着热闹的街头和通亮的高楼,心里顿时沉静了下来。
投稿来源:叁李
图片来源:Mysuns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