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这部小说是我在图书馆意外看见的,当我发现它是一部小说,而不是普通的说理文章时,我就决定要看一看了。小说写家长,而我也是一位家长,作为家长,我有烦恼,也有困惑,那么小说中的家长又是怎样的处境呢?我很想看一看。
“家庭教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部小说中的家长亦是如此。从故事内容来看,这部小说描写的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母亲和他的儿子,母亲王国慧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加上父母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成绩优异的她在初中毕业后不得已辍学。和所有的农村女孩一样,辍学在家的她开始做农活,相亲嫁人。
心气高傲有主见也有远见的王国慧坚定地为自己选择了“吃公家饭”的旷工何怀礼,儿子何新成出生后,她的生活重心就转到了儿子身上,对儿子严格要求,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儿子身上,期待他考上大学。
农转非是王国慧一家生活的转折点,举家搬到矿区生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王国慧的人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孩子转学,堕胎,去居委会上班,给孩子报辅导班等等,无不体现了她的处事能力。她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女人,心高气傲,做事有魄力。
最初,她的儿子也很争气,在农村小学,年年三好学生,转到城里后,作文还在矿区报刊发表,并且以矿中全年级第二的成绩考入了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彼时已是居委会主任的王国慧对儿子信心满满,似乎已经看到了新成一只脚已经跨入了大学门槛。
然而世事难料,高一下学期,何新成的精神出了问题,而且是崩溃式的,一泻千里,不可逆转。辗转求医之后,爱子心切的王国慧不得不听从老中医和大姐的建议,给儿子娶了媳妇,原以为有了孙子,王国慧的人生又有了新的希望。不料儿媳妇的出走加重了儿子的病情,并且亲手掐死了不满周岁的孩子,酿成悲剧。
掩卷沉思,是什么造成了这场家庭悲剧?从一名三好生到掐死亲生儿子的精神病人,这个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母亲的强势
在王国慧这个家庭中,丈夫何怀礼长期在矿上工作,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压在了王国慧身上,用何怀礼的话说,“孩子一直都是他妈在管”,何怀礼不仅不管,遇到事时,他还选择逃避,转学的事他不管,开家长会他不去,在孩子何新成的眼里,家长就是妈妈,可以说,这是典型的“丧偶式”家庭,妻强夫弱、阴盛阳衰;
二、父亲的“潜在误导”
何新成最终精神崩溃,处于青春期的他对异性有了异常强烈的需求,这与他父亲的误导有关,第一次,何怀礼默许自己的弟弟与情人在自己家胡作非为,那时的何新成虽然什么也不懂,但是这件事还是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第二次,父亲与情人在家约会,并且一时疏忽,让还是孩子的何新成看到了“成人生活片”,作为父亲,何怀礼在得知这一情况时,没有及时疏导,反而威胁他要告诉他的妈妈。可想而知,这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意味着什么。
三、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营养的忽视
在何新成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中,母亲王国慧注重对孩子学习的培养,对孩子严格要求,但是在何新成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母亲王国慧,还是父亲何怀礼,都忽视了孩子的心理营养。这个从几件事情中可以明显的体现出来。
第一件事,父亲何怀礼摔死了他的猫。这只猫可不是一般的猫,是他们一家从农村到城市时何新成从老家带过来的。无数个孤寂的夜晚,这只小猫就陪伴着孤独的何新成,是何新成的朋友,精神上的伙伴。他对小花猫有一种自己都说不清的深层次的心理上的依恋,小花猫仿佛代表着他的童年,也代表着他的家乡。
然而仅仅因为小花猫偷吃了肉松,何怀礼当着何新成的面,将小花猫从四楼扔了下去。在新的环境中,何新成还没有新的朋友,不仅没有新的朋友,他还受到了同学的嘲笑和排挤。那个时候,小花猫是他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朋友。小花猫的死使何新成内心受到的一次很大的打击。
第二件事,何新成到了新学校,被人欺负,被人嘲笑,一段时间后,他与同学陶晓明成了朋友,两个人形影不离,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写作业,可是因为听说陶晓明的妈妈作风有问题,王国慧就对孩子的交友问题横加干涉,把这对好朋友生生地给拆散了。
第三件事,何新成与周丽娟的友谊,两个青春懵懂的孩子,在出现早恋的苗头时,老师以及双方家长视若洪水猛兽。他们没有考虑孩子的情感需求,他们没有引导孩子,而是再一次横加干涉,最终以周丽娟转学告终。周丽娟走了,何新成并没有如老师和家长期待的那样,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他不能平静,他的情感波涛翻滚,不断冲击新的堤岸,他如坠深渊,老也不能触底,不能反弹。他变得迷迷糊糊,昏昏沉沉……
可以说何新成的精神防线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到了高一,同学们的玩笑只是一个导火索,只是彼时的他已不堪一击!
作者刘庆邦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写了这样一句话:“家长是可爱的,可敬的,也是可怜的,可悲的,可憎的。写家长,也就是这些普遍的人性。”这句话,连同这部小说,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