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妹妹毕业第二年就结婚了,从生孩子到二胎怀孕,她的生活我一直“参与其中”,我对她的生活可谓“ 指手画脚 ”,我经常提醒她亲子互动的重要性,让她观察孩子性格不足,帮助他们全家复盘找到每个人的问题,告知他们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指导她如何言传身教正向影响孩子,督促她及时纠正孩子身上的问题,让她注意婚姻里情感沟通的方式,学着内求不外怨,看到关于教育的文章转发给她和她探讨......
我热心又操心,我就像他们生活里的 “ 画外音 ”,无处不在。如今我的外甥女,充满自信,特别爱学习,有着很强的专注力,有着发散性思维,能够自己复盘自己的缺点,做事情也知道会考虑事情的后果,非常难得。
在我看来,没结婚的我们,要提前学习怎么做父母,提前做一些准备和功课,已经做了父母的我们,要学着如何育儿,要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学着如何去发现、引导、教育。
我喜欢看关于教育的文章和视频,特别喜欢李玫瑾教授的教育理念,生活中我也喜欢观察,把身边人和朋友圈里看到的教育经验分享给我的家人,给我的妹妹,还会互相探讨一番,把别人的教育经验拿来借鉴和学习,取之精华,让自己保持在学习的动态中,不断行成自己的教育观念。
教育过程中,作为父母必须要善于发现,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给予正向鼓励,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及时纠正,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品质。
同事A的儿子很胖不爱运动,他就每天带着孩子晨跑,爸爸以身作则去影响他,不管春夏还是秋冬,朋友圈里你能看到孩子的变化和坚持,从一个小胖墩到一个阳光小少年,儿子的运动能力越来越好,父子关系也越来越好。
同事B的女儿从小体质多病,孩子经常发烧感冒去医院,他隔三差五要请假回家照顾孩子,女儿是他的心头肉,于是他想必须改变女儿的体质才行,就让女儿去学习了跆拳道,不但坚持下来了还发展成了女儿的爱好,如今还拿了少儿比赛冠军,体质看着非常健硕,眼神里也充满着自信,再也不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孩了。
同事C,家里2个孩子,婆婆不仅给她带孩子,还带小叔子家的孩子,婆婆没有什么耐心更没方法,还有暴力行为,孩子吵闹的时候不听话的时候他的婆婆就会动手打孩子,我同事发现儿子经常不听话,也越来越胆怯,和孩子互动的时候经常下意识的躲,当她知道婆婆有暴力行为后,果断把婆婆送回老家,自己向公司申请停薪留职,自己在家带孩子,带孩子的那两年虽然辛苦也没有收入,可是她的两个孩子却开始变得自信又乐观,画画天赋也被发掘出来,还能承担家里的家务活,变得热爱运动,成了小小男子汉,特别让人欣慰。
我的同事D,婆婆是个特别讲究的人,做饭都是色香味俱全搭配,照顾孩子用的是精心化喂养,结果孩子很挑食又自私,D看到女儿喜欢猫,于是养猫来培养女儿的责任感,并和女儿约法三章,女儿从此开始自主自发的照顾猫咪,不仅孩子有了玩伴,生活习惯和性格也都有了改变,我的同事说这招很有效让她和很欣慰。
我的上司有两个孩子,他经常和我们分享她的育儿经,也会在朋友圈记录孩子的成长,对儿子比较苛刻,从小就锻炼他的运动能力,增强体质,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培养儿子的独立自主和担当,对女儿则重视和发展她的内在,解放孩子天性,不去过多约束女儿,哥俩感情特别好, 哥哥照顾妹妹会让着妹妹,妹妹懂事贴心非常有礼貌,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哥俩都很优秀很快乐的成长。
父母教育的缺失,才是孩子产生问题的根源。李玫瑾教授说过:“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有关。”
孩子性格形成的最佳时期是0~6岁,科学研究表明,三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作为父母,一定要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自信心,锻炼孩子的独立和担当,发掘孩子的兴趣和潜质,塑造孩子的性格,善于观察更要引导,言传身教,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提供一个和谐的正向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中父母自身的素质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作为父母必须要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然后和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