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当前位置: 管理情绪(中1) > 正文

管理情绪(中1)

专题: 婚姻育儿
作者:觉美素人 时间:2021-07-08 23:39:07  阅读:198   网上投稿

情绪的最高境界:自由自在

人,是生物链中的王者。人比动物要聪明得多,可为什么动物不用上学,人却要上学?动物不需要接受教育,人最聪明反而要接受教育?动物可以自由自在,人却没有办法自由自在?

连孔子都说自己是到70岁,才体会到自由自在,但仍然要“不逾矩”,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很随便,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不能违反规则。这话听起来挺矛盾,其实是有合理逻辑的。

人的欲望和精神世界是无穷尽的,如果不设定规则,就会无限地突破边界,整个社会就会呈现无序膨胀状态,直至崩溃。

事实上从古到今,不管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都遵循着这种现状:每个人都只能拥有一定规则范围内的自由,这叫相对自由,也叫积极自由,属于个人权利范畴。

比如,农民承包的百亩田地,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想获得多少收成,自己安排,自己耕耘,但是不能私转,不能逃离租金和赋税,否则就违反了承包合同里的规则。

网购平台上的商家,随便卖什么,甚至还有商家卖“一丝凉意”,但不能贩卖毒品军火;抖音里的全民秀,秀啥卖啥自己决定,但不能涉黄涉暴,不能坑蒙诈骗。否则就会触及法律规则。

规则就是边界,把边界搞清楚了,然后在边界之内自由活动。所以人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追求绝对自由是没有可能的,相对自由从某种意义上,就等同于绝对自由。 

这个边界又叫消极自由,属于公共权利范畴,也就是政府约束的范围大小。

举例:当一个人要行使个人居住权利时(属于个人的积极自由),如果有人要强行进入,那么这个人可以报警,国家将依法将其驱逐,并让其承担私闯名宅的责任(属于政府的消极自由)。由此可见,消极自由对积极自由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约束,还有保护。

在网络游戏里,如果让你去玩但又不告诉你游戏规则,你可能放不开手脚,因为你不知道边界在哪里,你不知道有没有越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触发任务或危机,不知道NPC到底什么时候会跳出来,也不知道去哪里找任务,不知道任务时间。

这种看似毫无约束的漫无目的,其实是不自由的,因为心里会无形中套上很多枷锁。如果事先告诉你游戏规则,事情就变得明朗清晰多了,你就会知道第一步该干什么,第二步该干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有哪些资源可利用,哪些区域任务多,哪些区域任务少。

这样就可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规划。被动是不自由的,主动才是自由的。

一个人在社会当中分饰多个角色,在家是父或母、儿或女、夫或妻,在学校是校长、老师、学生,在公司是上级、下级、同僚,在国家是普通市民、军人、医生、外交官……所以,面对不同的情境和范畴,我们就会面对相应的大大小小的规则。

租房子有租赁合同,工作有劳动合同,外包服务有外包合同,合伙创业有合作合同,国际贸易有贸易合同,外交谈判有外交合同,哪怕是小朋友玩游戏都要约法三章。合同的作用就是明确责、权、利,就是共同约定的边界。

宝妈们带孩子出去玩耍时,也会叮嘱在某个固定的区域随便玩,但不能超出那个范围。给出自由的同时,也给出规则。

你可能已经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的存在已经很接近水的特性。

水看上去是自由的,它可以无限地变幻形态。在杯子里就是杯子形状,在鱼缸里又是鱼缸的形状,在池塘里、湖里、海里都会是它该有的形状。但这样看来,好像水又是不自由的,因为杯子、鱼缸、池塘、湖坝、岸堤都成了约束水的形态的边界。如果没有大自然形成的边界,水就没有固定的形态,水的内部也不能完成能量与能量之间的交换。

所以,水所拥有的,同样是相对自由。

绝对的平等就是不平等,绝对的自由就是不自由。人类发展过程中,就是从没有条条框框,到找到条条框框;有了条条框框,再从这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看起来既无聊又折腾,但这是人类通向自由的一条必经之路。

人类从小被迫背负情绪债务

童年的情绪债务是最早也最无辜的,因为那时年纪小,即便背负了情绪债务,作为一个小孩子,是不知道如何卸下这些债务的。然后导致这种债务一直背负到成年,甚至终其一生都摆脱不了,终生受累。

人类从小背负的情绪债务,都归“功”于父母的错误教育。

父母的严苛、缺位、冷落、责骂、超纲要求、过度期待……等等都是造成孩子童年时期情绪负债的原因。

有人说,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即便如此,现在的父母一样在使用错误的教育,并且大有人在,并且毫不自知。

大部分父母很在乎孩子的分数,哪怕一开始是佛系父母,在看到别人家孩子如何如何优秀的时候,心是很容易动摇的,一不小心就会沦为鸡娃父母。

当父母的焦点放在孩子的分数时,孩子就会读到一个信号:如果考试分数低于多少(如60分或80分),就可能挨多少责骂。因为家长永远只盯着没有掌握的40分或20分而否认孩子的努力,永远选择性地忽视孩子掌握的60分或80分所付出的心力。还有更甚者,孩子考了95分,却因失分5分或位居第二名而不敢告诉父母。

于是,面对考试孩子会产生三种情绪负债:一种是害怕、抵触、焦虑、应激障碍;一种是作伪、作弊;一种是直接放弃(反正你们都说我学不好了,我就学不好给你们看)。

不管是哪一种负债,都只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学习只是为了让他们接受考核,并因此获得父母不同程度的满意度。

然后,学习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一件被动的事情,如果不是因为父母、老师对他们施加压力,他们是不愿意主动学习的。因此我们常看到,孩子们毕业后纷纷烧了书本、课本,这是一种与学生生涯的告别,他们希望再也不见。当然,步入社会之后,迫于在竞争中生存,他们还是会重拾“学习”这件事,但仍然是属于被迫行动。

所以一个人幸不幸运,就看他有没有好的父母,或好的老师,父母是基础,如果他们给的标准是正确的、合理的,那么这个人就会自由自在地生长;如果他们给的标准是扭曲的、不合理的,这个人就会有情绪负债。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情绪负债。

学校里,老师教孩子画画,花朵一定要画成红色,叶子一定要画成绿色。习题里,什么东西会生长?正确答案是小草,因为种子是发芽,桃树是开花,小草才是生长,打乱了就不行。

于是,孩子身体里有一种被称作“天赋”的东西,开始被各种所谓的规则和常识拉扯住,难以动弹,举步维艰。孩子还小,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还不够,为此常常陷入“无语凝噎、无处辩驳”的状态。

人类开始不得不压抑自己、伪装自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孩子撒谎、说假话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如果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次犯错不那么过度反应,孩子就不会用撒谎来保护自己了。

长期的伪装和压抑,会给人造成一种不能充分表达的压力。很多话不敢讲,会形成一种紧张和不愉快,最后影响到对人、事、地、物的看法。

情绪负债造就人自己

西方人认为人是上帝造的,达尔文说人是动物进化来的,中国人说人是自己造出来的。

人生有一个规律:自作自受。这是一个中性词,例如,一个人自己做饭,自己吃得愉快,这是“自作自受”;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享受成果,这是“自作自受”。不管好坏,统统都是“自作自受”。

“自作自受”的关键字是“自”,也就是自己。每一个人要替自己负起责任,因为只能为自己负责,没有人能替别人做主、替别人负责。

人在1~10岁时,其实都差不多,没有太大差异。随着年纪越大,差异也越大,因为人类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在不停地积累自己,然后造就成不同的样子。

比如,一个人的长相就是自己造成的,18岁以前的长相是父母给的,18岁以后会长成什么样子,是人自己造成的,因为“相由心生”。

所以,即便人类在童年时期,都或多或少少背负了情绪负债,但人类仍然可以靠后天的学习和积累,逐步卸掉那些负债。

一个人的情绪负债太多,他就可能把自己弄的筋疲力尽,甚至未老先衰;如果一个人情绪很稳定,态度很乐观,他就会一直不慌不忙,脸上也始终平和。

归根结底,我们将来想要“受”什么,就要有意识地“作”什么。

情绪债务的来源

情绪负债有三大来源:

(1)依赖型性格

具有依赖型性格的人,小时候过于依赖父母,父母过于包揽孩子的各项事务,包括对人、事、物的判断。孩子什么都听父母的,很难形成自己的判断,更难独立处世,他们常常在好坏、善恶之间徘徊。

人类在幼儿阶段是黑白分明的,也都倾向于当好人,孩子之间玩警察游戏也是一样,大家都争当警察角色,没有人愿意当小偷角色,一群孩子经常为争夺警察角色而吵闹不休。因为在孩子的认知里,这个世界就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不是正义就是邪恶。

这种认知,如果一直带到成年是很麻烦的,也会带来很多困扰。凡事都想分好坏、善恶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根本分不了,好人也会做很多坏事,坏人也有很多好的表现,好中有坏、坏中有好才是正常状况。

世界上当然有黑白分明的事,但也有更多黑白不分明的事,一个人如果把自己深深陷在这里面,就会造成自己的不安宁和别人的不愉快。

(2)控制型性格

具有控制型性格的人,基本上有一双控制型的父母,然后这种控制型性格得以遗传和复制,他们常常在正确与错误、聪明与愚蠢、坚强与软弱之间徘徊。

不管是依赖型还是控制型,他们都属于在二分法的两级化中找麻烦的人。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都是多极化的,世界又是由人组成的,人当然也是多极化的。

正确与错误、聪明与愚蠢、坚强与软弱,这种观念也是在童年时期被植入的。父母对孩子的评判常常就是这几种,做对了就是正确,做错了哪怕孩子已经努力了,也是错误。孩子们总被告知“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记得谁是第二个攀上珠峰的”,这种毒鸡汤灌输下的孩子是绝望的,因为他拿到第二的努力不被看见。

孩子其实不在乎有没有被世界看见,他们真正在乎的,是有没有被父母看见。父母是他们唯一的考官。

孩子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基本上都是学习成绩说了算,至少在影响这一判断的因素里,学习成绩占的比重最多,其他的表现在父母眼里都不是正经事。

聪明有小聪明和大智慧,愚蠢有真愚昧和大智若愚。小聪明是投机取巧的聪明,也许是最笨的;不与人起争执,凡事以德报怨,看上去是吃亏的,也许是聪明的。

当孩子攀爬技能弱,或不敢攀爬,父母就认为孩子胆子小、不坚强,而缺乏冒险精神的另一面也许是谨慎稳重;如果孩子被小伙伴欺负了,没有还手回去,父母就会认为孩子太软弱、没出息,而直接枉顾孩子说的“老师说打人不好”的那份善良。

坚强与软弱,同样没有绝对。最柔软的也许是最有力的,水就是最柔软的,但能水滴石穿;坚硬的不一定是不可催的,当一阵大风吹来,最硬的树枝往往最先折断,软的树枝反而更有韧劲。

从小接受这种两极化评判的孩子,他对自己、对世界的评价系统也会或多或少被同化。

当一个人越来越成熟时,他会发现想在处世中做到“黑白分明”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中间还有很多灰色地带,他会知道对中有错、错中有对的范围在慢慢扩大。了解到这一点,他的情绪才会越来越平稳,他的心才不会越来越茫然。

(3)竞争型性格

具有竞争型性格的人,通常有一对爱比较的父母,什么都要和人比较,总拿自家的不足比人家的辉煌。

这个社会确实需要竞争意识,如果缺少竞争意识,就会被社会淘汰。但是现在很多东西都在向“过犹不及”演化。

人类发明电脑,可以让记忆、计算更方便,让联系与传输更高效便捷。但现在很多人在电脑面前拼命工作,成了电脑的奴隶,好像在电脑前待的时间越长,就显得越努力,感动自己还妄想感动领导,结果毙命在电脑前。

人类发明的钞票、汽车、手机同理,原本都是为了帮助人类过好日子,提高生活质量,但很多东西慢慢变成了折磨人类的凶手,弄得人们痛苦不堪。 

不管处于那个层面,都有它的竞争系统。学生之间在成绩上竞争,宝妈之间在孩子优异程度上竞争,老公竞争老婆,老婆竞争老公,家业竞争,财力竞争。职场上有绩效竞争,行业之间有市场竞争,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军事、经济、文化竞争。

竞争的确会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但是也会爆发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种情况当然不是说一刀切,就不要竞争了,国家提升国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还要维护国际地位,毕竟只有持续进步才“不挨打”。攘外和安内都需要考虑。

所以一切问题都回归到“度”的平衡。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具备上述三种性格的特点,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积极改善,中和平衡,这样才能逐渐获得情绪自由。

《管理情绪》下篇发文内容预告:

如何解除情绪债务

在情绪面前,人有绝对的选择权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