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亲对良多说:我到这把年纪了,还没有说过爱过谁比海还深,这样的话呢,一般人都不会有啦。但每天还是开开心心的活着。不对,正因为没有所以才能开开心心的,平凡的生活每天也能过得开心。
《比海更深》是是枝裕和2016年的电影,讲述了颓废的中年男人良多在追寻小说家梦想的过程中,与离婚的妻子、儿子、老母亲和死去的父亲之间的情感故事。
这是是枝裕和导演最擅长的家庭电影,故事虽然平淡,却充满了人生哲理,令人久久沉思。
现在一些大龄青年男女存在的情感问题是,他们变成了“无情的绝缘体”:就算让他们去频繁相亲,他们也感受不到喜欢和爱,他们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有情感障碍。
来自网友的困惑
其实,这里面存在一个定量问题。找一个相爱的人结婚,这是常识,但是爱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真的相爱,这却是难以掌握的难题。是像电视剧一样,爱的死去活来,没有对方就活不下去,或者只要分开一分钟就受不了,这种程度才算是相爱吗?但是,现实中的大部分人都遇不到这种爱情,却依然存在很多幸福的夫妻和温馨的家庭。
这是为什么呢?关键或许就在于定量,即喜欢的程度。只有比海还深的感情才能获得幸福吗,实则不然;反而是因为没有比海还深的感情,才获得了幸福。举个通俗的例子,如果你戴着一个几百万的名表,你可能会因为时刻关注这个手表,怕它磕了、碰了、划伤了或者进水了,而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进而忽略了生活的其它方面,以至于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但是如果你戴着的是一个几百元的手表,你可能就不会那么紧张。我想这就是“比海还深,却可能不幸福”的道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生活有很多琐事在消耗我们的精力,如果我们被栓在感情这一件事上,那是很可怕的。感情太浓烈,可能会挤压生活的空间,产生很强的压迫感,让人喘不过气来。这也是很多殉情的情侣选择死亡的原因,如《失乐园》中的久木和凛子,还有太宰治和山崎富荣。
总之,平凡并非不幸福,宁静简单的生活其实也可以很幸福。
回到一开始的“无情的绝缘体”问题,相亲的时候,就简单见面,聊上几句话,彼此之间没有感觉是正常的,能产生感情才是不正常的(比如见色起意)。因此大部分所谓的感情障碍,也许并不存在。只是我们太贪心了,刚见面就想要“比海还深”的感情,这种感情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培养的,要一起经历很多风风雨雨的考验之后才能建立的。
无需比海更深的感情也可以幸福,这个道理也可以推广到择业方面。如果让成功人士给学生提择业建议,他们会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定性的大道理,大家都懂,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定量:到底喜欢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喜欢?
有些人很幸运,在年少时就找到了令自己茶饭不思的事业,并立下了远大的目标,最后还取得了一番成就。但是这种人只占少数,可能连万分之一都不到。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很迷茫,一直在寻找,却从未找到那个与自己最匹配的工作或事业。难道我们要一直找下去吗,到底怎样的喜欢才算的上是喜欢;或者说,难道只有“比海还深”的工作才能让我们幸福吗。
我想并不是如此,每一种工作都有其艰辛之处,事情永远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对于择业,比较正确的方式是,三十岁之前做加法,不断去尝试;三十岁之后做减法,开始集中精力投入其中一个方向,这样才更有可能有所成就。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找到合适的方向,应该停下来做减法了,如果还是一直做加法,浅尝辄止,邯郸学步,那是很危险的。
古人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也许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最终还是碌碌无为,那也没关系,毕竟我们努力过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脚踏实地,奋勇向前才是正确的态度。
人生这东西很简单的。没有实现过大梦、没有变成理想的大人、甚至连爱一个人都没有比海还深,但我们,只会相聚这一次呀。
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珍惜此时此刻所拥有的一切,做好眼前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