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说话,从吖吖学语直到大学毕业,我们都是在学着说话。可有些人说了一辈子的话,天天学说话,到头来,还是不会说话。
机械式的鹦武学舌,人云亦云的学说话,谁人不会?这是人最低级的生理表现。除过那些嘴里呜哩哇啦,喊不出具体的字的哑吧之外,大部分人还是会说的。但不一定是这里的所谓的会说话。说话和我们从小到大所受到的不同教育有关。但会说话则处处表现出它的不同。说话和会说话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
人,不可不说话,但不要说太多的话。话多,不一定句句都说在点子上。话多,不一定句句都有用。人不仅要学会会说话,人更要学会闭住嘴。往往,学会怎样说话同如何学会闭嘴同等重要。
说是,过去有一户人家的孩子做满月,提前都给所有的亲朋好友都通知到了,并发送了用红纸做的请贴。
这一天,是小孩的满月,热闹非凡。有的来了,有的还在路上正走着,有的还没出发。主人可是急性子人,见请了的人有的还没到,嘴里不免自言自语道:该来的却没来。
来了的客人也是个急性子,咋一听,这话不是个味,心里就犯叽咕,这么说,我是不该来的,却早早地来了,我还坐在干嘛?于是气呼呼地走了。
主人一看,有一个人走了,于是有自言自语地说道:咳,不该走的倒走了。
又一个朋友一想,不该走的走了,他不该走,该走的是我,无疑了。于是,无聊地从坐位上站了起来,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但没等到所有的客人,连仅有的几个先前到来的朋友都走了。仅仅是一句话的原因,不知不觉间,就得罪了不少的人。这不是明显的不会说话吗?
这虽然只是个笑话,生活中也没有这种人。可是,生活中却确实有类似这类人。这个故事,意在说明一个问题。有的人无意中的一句话,得罪了不少人。而他(她)竟一点不知道。这就讽刺了哪些不顾虑眼前人的感受,说了一辈子的话,到头来,还是不会说话。他说的话,没人爱听。他的话一旦说出了囗,不是得罪张三,就是得罪李四。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说明了学会说话的重要性。
这里所谓的会说话,意思指不开囗则已,一开囗句句说在尖子上,说得恰如其份,恰到好处。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句能迎合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便于各种人接受。不说谎话,不说假话,不说白话,不说无根据的话。刚好相反,有一种人,往往说话不注意场合,也不注重方式的现象,比皆是。
我们出生到成了老妪,每天在学说话,当做事,同各种名样的人打交道。每天都跟着同学,老师,家长,在学着说话。语文课本就是很好范本,无形起到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说了一辈子话,学了别人一辈子说话,到头来没有学到其精髓,还是不会说话。
有的人,对别人表现得客客气气,看似很有很高深的文化修养。却对自己亲近的人,说话不加思索。反正是自己人,也不会计较多么多。于是,说话随口而出,恶语伤人,完全不顾虑他人的心里感受。反倒是对别人一派和气。由于和别人相处,关系生疏,对彼此的脾性不太了解,说出的话,处处小心,唯恐在别人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也是心里不成熟的表现。
会说话,句句都说到要害处,是每个人终生努力的方向。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达到。会说话的人与他(她)的文化高低无关。一个学历高的大学生,不一定是会说话的人。相反,有些文化程度很低的人,做事有分寸,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和具有一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所以说,好好说话,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自己对亲人的态度做起。只要心平气和地说话,即使自己说的不够精彩,时间久了,也就会说话了,也接近准确了。说话和做事,不是人天生俱来所特有的能力,它是在反复的练习中才达到的人生高度。不要惧怕失败,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就做好了。努力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