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先送妹妹去上培训班,然后送姐姐,再去接妹妹到姐姐上课的地方等姐姐比赛完。
晚上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家时已经9点了。这个时候已经筋疲力尽了。(大人已经没有什么能量了。)
明天是周一,想着让两个孩子能早点洗漱睡觉。回到家后,我们大家都坐着先休息了下,吃了点黄皮和杨桃。
吃完水果后,我开始叫两个孩子去洗漱。
一遍两遍三遍,两个孩子都不为之所动。我开始生气了,真的生气了。情绪开始失控,我开始大声吼他们,让他们立马放下手里的东西去洗漱。并抢走了孩子手上的书,重重地对着他们两个一人打了一下。
那个当下,我感受到一股怒气从胸中冉冉升起。
我为什么对孩子们的这个场景那么生气呢?我到底是在生气什么呢?
在这个当下,我感受到了自己情绪的失控,对孩子的失控,自己的无力感油然而生。
我不能让孩子们听从我的话而行动。因为他们不听从我,我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感,所以我生气。
在那个当下,我是无能的,无力的。而且我的做法并没有达到我要的目的,虽然最后他们也去做了,但是双方都内耗了能量。
事后我在想,有没有不生气也能解决这个事情的办法呢?
我想是有的。下一次遇到同样类似的场景,看到自己快要发作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失控。不要试图去掌控孩子,让他们要对我言听计从。
我可以换一种方式去和他们沟通。比如对孩子们说:“明天要上学,我希望你不要睡的太晚了,能够早睡早起,在学校有充沛的精力。”( 表达出我对孩子的期待和意愿。)“你们大概几点可以去洗漱?”(让孩子来决定和掌控自己的行为。如果这个时候孩子有回应,那就等到了那个点,看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还是没有反应的话,提醒她刚刚自己说过的话。)当孩子说出自己几点回去洗漱后,我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相信孩子能管理好自己。
比起今天的简单粗暴的发火,如果我站在孩子的角度,家长这样跟我沟通的话,我也会更容易听从家长的建议。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孩子没有控制欲,我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爱。
这样的沟通方式能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能达成彼此之间的最终目标。
晚上睡觉前,孩子洗漱好了后,我走进老大的房间,这个时候,我的情绪也平和了。
我和老大沟通了这件事,我也向她表达了,妈妈也不想对你和妹妹发火,下次我好好和你们说话提醒你们的时候,你能不能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呢?我相信你是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
我问她以后,每天能几点睡觉,不再需要妈妈的唠叨。她回答我说十点前。我可以善意地提醒1次。
恩。下次遇到同样的场景,我要尝试我今天想到的新的方法,也看看孩子的反应。
育儿就是这样,每一次的冲突也是让我们彼此成长的机会。就比如今天这个事情之后,我的反思。
看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断修正调整彼此的行为,反馈,修正,走向正确的道路。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和孩子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