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家在大湾,号称百年古镇,从古至今一直沿袭着:三天一次的赶集。
记得小时候,我家住后街,卖肉的地方在前街。每到赶集天,母亲总是早早的出门,右手指夹着一只香烟,有一口没一口的吸着,神态安然,步履从容,从后街不疾不徐的游到前街,一路走一路热情地跟街坊四邻打着招呼。
遇到好客的街坊,力邀母亲:大爹,过来喝口酒,母亲就会笑盈盈地喝上两口,边喝边聊天,大多随便聊上几句,就会跟街坊告辞:不喝了哈,我要早点上街买菜去了。就这样,母亲一路走一路喝酒,一路聊,大多时候到了卖肉的摊点,新鲜的猪肉早已上架。
2.
母亲是老裁缝,做工了得,带出的徒弟不下十个,十里八乡的人都穿过她做的衣服,自是深得人心。所以母亲总是挑着上好的猪肉,点着哪里割哪里,可无论肉多好,母亲也最多买两斤。那时候还没有冰箱一说,每次买足三天的菜,就差不多了。
两斤肥瘦相间的猪肉,细溜溜的一块,母亲提在手上,前后晃动着。一路回家,一路听着街坊啧啧夸赞:大爹,这坨肉不错喔!母亲总是喜滋滋的点头回应:可以的,可以的。
3.
我在家里,老远就听见母亲回家的声音,立即就会飞奔出去,把母亲手上的肉和蔬菜接过来,回家交给姐姐。
赶集的日子,来找母亲裁剪衣服的人很多,所以我们家要早早做饭吃。为了保证刚刚买的新鲜蔬菜,能做出最可口的饭菜,每个赶集的早上,我们家都要做豆腐圆子汤吃。
姐姐似乎早就等母亲买菜回来,刚刚接过我提来的肉和其它蔬菜,即刻就开始忙碌起来。
4.
先将各种蔬菜洗净备用,然后把干净铁锅置于火炉上,待铁锅烧热,放入一大勺纯白的猪油,油一化开,立即倒入洗好的豆芽,爆炒几下,就从水缸里舀水入锅。等上几分钟,锅中豆芽汤开始翻滚起来,姐就把撕好的人工菌倒入锅中,盖上锅盖,便开始处理买来的猪肉。
一般情况下,瘦肉多,肥肉少,姐把肥瘦相间的肉洗净,置于砧板上,开始小块小块的切好,最后摞在一起,有节奏地一上一下地宰,直宰到肥肉瘦肉混在一起,成为肉沫。
豆腐揉碎,跟肉沫混在一起,加入一个鸡蛋,少许小粉,少许盐,就可以大混合了。
5.
揭开锅盖,一股清香扑面而来,锅中的菌子早已熬成乳白色,姐姐麻利地开始一个一个的揉豆腐圆子,放入锅中,这时候我和妹妹乖乖地坐在火炉边上,手里拿着锅铲,慢慢地把煮好的圆子挪到锅边,让姐姐好放新揉成的圆子。
姐姐的圆子揉完,再配上一个糊辣椒蘸水,基本上就可以开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