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当前位置: 《亲密关系》 > 正文

《亲密关系》

专题: 两性情感 升级自己,升级人生 读书 简友广场
作者:果壳之王 来源:原文地址 时间:2022-06-26 17:31:27  阅读:161   网上投稿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美好的亲密关系,但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能得偿所愿。下面来看人际关系的共同阶段。

一. 月晕现象

在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一开始是相互吸引,然后再一步步碰撞出浪漫的火花。

1. 吸引磁场

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没有得到来自父母关于归属感的感受以及确定他对家庭很重要时,他就会在一生当中不断地去寻找谁能够给他带来这样的感觉。
当我们遇到这样一个人,彷佛找到了那根丢失的肋骨,瞬间圆满了。

2. 期望与需求

幼时的需求是幻想梦中情人的根源,你相信这个梦中情人会满足你所有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梦中情人的要求变得愈来愈复杂,你的期望越来越高。

你会以梦中情人所拥有的特质作为寻觅伴侣的准则,在潜意识中把准情人和梦中情人相比,选出和梦中情人最相似的作为你追求的目标。然后就着手将那个人塑造成我们心中的理想伴侣。如果执着于此,寻觅真爱的任务注定会失败。

二. 幻灭阶段

1. 偏差行为

——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
——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
——自我放逐(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
前两种行为的目的是满足孩子的两大需求,而后两种则是孩子在觉得需求永远不会被满足时,被深刻的沮丧、痛苦驱使而做出的毁灭性行为。成人的亲密关系能让旧伤复发,当你因为需求不满而愤恨时,就会让你做出和小时候相同的偏差行为。偏差行为的目的往往是要控制伴侣,借此避免梦想幻灭。

2. 因果关系

亲密关系能治愈我们的旧伤,但在过程中,我们必须先体验对我们造成影响的旧伤。这时候问题来了,我们本来应该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伤痛,却往往怪罪伴侣伤害我们。然后我们会尝试控制他们的行为,确保他们不会再犯。
从表面上看,争执的双方似乎往往站在相对的立场,但事实上,所有的争执都起源双方共同的痛。只要能察觉彼此的问题,他们就能化争吵为理解。

3. 愤怒情绪

其实,我们对伴侣发怒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怒气能够麻痹心中的痛苦,压过所有的消极情绪。第二,就是让对方有罪恶感,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控制对方行为。
不幸的是,用愤怒来保护自己,永远比面对痛苦要容易得多。只是我们习惯用攻击、情绪抽离和被动攻击这三种方式来表达愤怒。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直面内心最深层次的伤痛,邀请伴侣倾听。

4. 爱意

爱是能回应一切痛苦的。在亲密关系中,痛苦其实是一种转机,能让我们成长并摆脱目前所受的限制。
爱意的产生,是由于灵魂在驱策我们去学习如何真心地爱自己和对方。能让我们克制冲动,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心中不快,不致说出责怪或指责的话,而用理解、体谅的话来替代。这样,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才能够成长,并了解真正的自己。

5. 赢在心态

逃避痛苦、不愿面对的倾向,只会延长我们所受的考验与苦难。许多人在面对痛苦时都会倾向逃避、挣扎、发怒或反应过度,使痛苦加剧。如果能坦然面对痛苦而不抗拒,那么痛苦就会转变为一份礼物,让我们更有自信,更相信自己,更接近自己的灵魂自由。

三. 内省阶段

1. 穿墙而过

停滞、死气沉沉、缺乏兴趣或燃烧殆尽的感觉是亲密关系遇到墙壁时最早出现的信号。这时候,我们必须开始内省,或“寻找灵魂”才能让亲密关系继续成长。
如果你现在或将来身处此种情形,必须非常谨慎地选择回应的方式。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但我们可以选择“穿越”障碍。

2. 受害者监牢

史蒂芬·卡普曼,曾提出“戏剧三角形”模型,就是当你遇到一个问题时,你只能用三种身份来看待它,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

①受害者

遇到问题时,你首先会采取的位置是“受害者”。你感到恐惧、自悲自怜、抱怨,觉得自己被当成了替罪羔羊。

②迫害者

心存责怪、自认优越、追求完美的迫害者会愤怒地设法逃离痛苦,于是他会把问题怪罪到别人头上。

③拯救者

我们心中拯救者所做的事,就是努力地让我们处在没有痛苦也没有问题的理想境界,反而是前两者的帮凶。

3. 受害者监牢中的陷阱

①左右为难

发生在你必须在两个当中选一个的时候。问题是,不管选了哪一个,你都会觉得失去了某样重要的东西。

②对家庭死忠的监牢

包括遵守的戒律、做出的牺牲、采取的信念,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等等,这些都是在你出生的家庭中形成的。如果本着对家庭死忠来做事,你就是照着固定的模式、规则和信念在做事,这样只会限制现在的你,没有任何益处。

③牺牲心态的监牢

就是为了家人我不得不做一些事情,哪怕自己并不开心,但为了家人,选择牺牲自己。当你的亲密关系到“内省阶段”,你会开始质疑你的“付出”有多少出自真心,又有多少纯粹出自义务,你厌倦了牺牲的行为。
它会以三种方式产生危害:第一种是你会觉得自己是被迫牺牲的,因而感到愤恨。第二种是为了摆脱不断牺牲模式,你会放纵自己做出对方难以接受的行为。第三种就是心力交瘁,这时候你很想一走了之。
要想为牺牲模式画上句号,最好的方法就是自觉以及负起全责。只要你有意愿,真心付出能让你了解真正的自己。

④依附情节的监牢

在你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如果失去父母的爱,你会因为失去归属感而痛苦,并且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于是就会放弃大部分真实的自己,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你认为父母会喜欢的样子,这就叫做依附。
想要破除依附情节,并不需要逃离自己的亲密关系,你可以选择做真实的自己,以及面对即将到来的连锁反应。在你弄清自己想要什么以及愿意接受伴侣不必当你的供给者这项事实时,你的意向就能实现。

⑤竞争的监牢

造成竞争的根源是“不足”,也就是相信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分给每个人。如果你相信这种想法,那么你就会以“不足”的观点来看整个世界,因而觉得没有足够的爱可以分给你,所以你必须打败其它竞争者才能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
当你把竞争带进亲密关系后,你想当特别的人的欲望,会让你和伴侣不断较劲,造成伴侣之间的裂痕。想要结束竞争,你必须觉醒,并且诚实地面对你看待亲密关系的态度。

⑥死亡的诱惑

代表的是你害怕面对更多痛苦的恐惧。也许你并不想死,但是你害怕继续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恐惧,跟想死的欲望也相去不远了。在遇到这种挑战时,很多人都会说:“我再也不想有这种感觉了,我情愿死。”
在这种状况下,不管你做出什么选择,都应该选择以生命为动机。选择了生命,希望、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感都会随之而来。

4. 走出受害者监牢的原则

①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
②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③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④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的事百分之百负责。
⑤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⑥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四. 启示阶段

1. 量子隧道

化学中有氨气分子(NH3)的理论,就是氮原子处在由三个氢原子所形成的三角形中心。
根据氢原子的特性,氮原子根本无法离开这个三角形,但科学家发现氮原子能够瞬间消失并出现在三角形的外面,然后又很快回到三角形的中心。于是,科学家就做了一个假设,就是氮原子穿越了“量子隧道”,所以能自由移动。
用它来说明“启示”呈现的方式,却是一个很好的比喻。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陷于怎样的困境,只要我们的意愿是想了解无条件的爱,就有机会穿越“量子隧道”,从而立刻体验到灵魂关系。

2. 相信爱

在亲密关系中,启示对你的影响越深,越能察觉每个问题背后的礼物与经验,了解到每件事背后都有爱的存在,没有例外。

3. 允许

灵魂关系的关键就是允许,当然这不是要你整天呆坐着无所事事,而是要说尽人事听天命,让一切都顺其自然。
如果你能够明白允许的道理,那么你所做的事就是出自灵感、创造性的想法以及启示。

没有什么天生一对,也没有人能永远处在浪漫激情之中,但我们能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学习接受和放手,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