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当前位置: 追求一种真正的阅读 > 正文

追求一种真正的阅读

【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什么才是真正的阅读?我们有没有真正的阅读?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和散文家斯特芳·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1842-1898)在一篇叫作《伊吉图》的散文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有一间空屋子,桌子上有一本书,正等着它的读者。

我觉得这是一切阅读的最初情境。

而等待,可以看作一切读物对人的期盼。等待的介入,是一切真正的阅读所必须具备的元素。

所以,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断定:在我们开始阅读之前,所有的读物都是以无生命的在场状态表明自己作为物的存在。读物或者作品的意义在于:必须要有人来把它们从它的物质性和静止性中解脱出来的。也就是说,要有读者将它们沉睡在纸质中的灵魂唤醒。正像雕塑家的伟大在于唤醒沉睡在石头里的灵魂。

但问题是,一切真正的读物,它们果真能等待、窥伺着给它们带来人所共知的巨大变化的那个人的到来与驾临么?

也就是说,一场真正的阅读真的能够实现吗?

我觉得在文学的世界与批评的世界里是能够实现这种阅读的,但在我们的教育界,却很难实现这种图景。

在我们的教育界,作品或文章的灵魂一直沉睡着,没有被我们摇撼醒转。书籍所承载的各个文本从未曾得到来自于教师或他们的学生所给予它们的另一种生存方式。甚至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那么多名篇佳作,像一个多情的女性一样呼喊着我们将它们拿起来,翻开。可是最后,等待它们的往往是失望与冷漠。

真正的阅读是一种什么的图景呢,让我们来好好地看一看吧!

还回到马拉美为我们创设的情境:有一个人走进屋子,拿起桌子上的那本书打开,开始阅读。随之而来的是,他走进了书籍所营造的氛围中,书本之作为物对他的精神形成了一种吸收。而他身边的另一种物质世界,如墙、桌子等的暂时消失,则作为他走进精神境界的佐证。

这是一种真正的阅读。这个人在读物里体认出一些人,这一些人开始回报他曾经给予过他们的那种情感。他于是在书里流连,在书里不愿自拔。

重要的是,他忘记了书以外的一切。我们称之为“进得去”。

阅读还会带来另一种变化。

还是以一本书在那儿,在一间空屋子里等待着人们阅读这一情境入手。一个人进来了,比方说,就是我。我翻开书,开始阅读。这时,在眼前这本打开的书之外,我看见有大量的词语、形象、观念出来。我的思想将它们抓住。(抓住:这是所有语言中最美的动词。抓住,让我们与物有一种同在感与共在感。著名评论家阿尔贝·贝甘几乎是狂叫着:“抓住,这是语言的最美的动词呀!”抓住,掌握你所要叙述的;抓住,控制你所要认知的;抓住,让你与物同在同感。)我意识到我抓在手里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物了,这时候,我甚至不是一个单纯地活着的人,而是一个有理智有意识的人,但在这一特别的情况下,他人的意识对我是开放的,并使我能将目光直射入它的内部,甚至使我能够想它之所想,感它之所感。关于这时我(读者)的状态,我一直非常喜欢用著名批评家夏尔·杜波斯的一句名言来描述:“人的确是个场所,仅仅是个场所,精神之流从那里经过和穿越。”的确,作为一个读者,在这里,我不是我,我只不过是那个人,他在那儿就是为了思想猝然来到他身上,并且从那儿经过……我的精神不是思想的总体,不是思想的创造中心,它仅仅是思想通过的地方。我作为一条通道,我所接受的作者们的精神在我的身上流过。我觉得,这才是一种真正的阅读状态。

这种时候,我们手中的书也消逝了。至少在我们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时,它确实不在了。书这时已不再是一个物质的现实。这是一种新的存在,取代了纸质的东西而以另一种状态存在。而这种状态只有在阅读之时才能成立。而这种存在也不存在于空间的某个部位,它只在一个地方存在着,那就是读者的心灵深处。

这是一种阅读的状态。这种状态如何完成?通过什么方法完成?依靠何种中介项?而读者又何以能够如此完全地向那种通常被排斥在读者的思想之外的东西开放自己的思想?读者又何以能够如此轻松地进入大部分时间对读者来说是关闭的思想的内部?

首先在于接受:读者,首先要接受那个作者与自己谈话。

真正的阅读是一种他者的大量的观念在读者的思想中各得其所的阅读,是思想停留在诸如形象、概念、语词等层面。而这种状态,是作者帮助读者完成的。或者说是读者在作者的支配下完成的。

真正的阅读中所产生的思想就这样转化成形象、观念和语词,变成了纯粹的精神实体。所以,从书的角度出发,为了能够作为精神的物而存在,它就必须放弃任何具有真实存在的希望。

读者在走进书的世界时,告别了一种真实的存在,沉浸在书所编织的语词世界之中,被幻觉与幽灵所包围,成了语言的猎物与俘虏,而且没有逃脱这种控制的希望与愿望。语言用它那虚构的东西包围着读者,就像水漫过了一个被大海吞没的王国。在虚构这一液体的世界中,没有任何陆地残存。

这时,读者与读者的对象之间的亲密性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或现象,最奇怪的是,读者成了这样一个人:其思想的对象是另外一些思想。这些思想来自于所读之书,是另外一个人的思考。它们是另外一个人的,可是现在,却让读者成了这些思想的主体。这是一种非常出人意料的境况。读者,假如就是我,我思考着他人的思想!大部分时间里,是我在思想,我从可能来自别处的思想中认出我自己,但是我在思考这些思想的时候,正是我承担着这些思想。由于他人的思想对我个人的这种神奇的入侵,我成了必须思考我所陌生的一种思想的另一个我了。我成了非我的思想的主体了。我的意识像一个非我的意识那样行事。

阅读其实就是这样一种行为,它使一种思想成功地在我身上为自己找到了一个主体,而这个主体不是我。兰波曾说过:“我是另一个人。”这另一个我取代了本来的我,而只要阅读在继续,它就一直要取代我。阅读恰恰是一种让出位置的方式。我被借给了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在我心中思想、感觉、痛苦、骚动。这种现象在某些令人神魂颠倒的阅读使我们产生的异化状态中,其表现形式最为明显,甚至最为自然。这一类阅读,我说它们是“抓住我”了。“我”被他人抓住,不仅发生在客观思维的层面上,也能够发生在主体性本身的层面上。这个时候,第二个我就控制了我,替我来体验。也许是我退居到自我的某个角落,静观这一场剥夺。是我之外的另一个我占据了舞台,我于是不能不提出下面这个问题:这个占据前台的僭越者是谁?这个充满了我的意识的精神是什么?当我说我的时候,这个我说的我是谁?

所以,要充分认识到,书是作者的一种手段,用以保存他的观念、感情、梦想和生活的方式以及把他的自我从死亡中解救出来。这是一种真正的阅读现象。作品借我们的身体与情感复活,我们的情感注入则刺激一部作品走进我们的生命。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