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此典句出自[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①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②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③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④万仞: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⑤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⑥何须:何必。

⑦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⑧度:吹到过。

⑨玉门关:关名,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赏析:

塞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

“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此诗以“孤城”为中心,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遥望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在水天相接处突起“万仞山”,山天相连,这是竖向描写。就在这水天相接、山天相连处,“一片孤城”,隐约可见。这,就是此诗所展现的独特画面。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这“孤城”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直上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久住“孤城”,不可能没有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折杨柳曲》,其思家怀乡之情已明白可见。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怨杨柳”。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城”里还看不出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

诗意如此委婉深厚,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不须”宕开,为结句蓄势,然后以解释“不须”的原因作结。意思是: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