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一个公众号看到话题征集:你在哪个瞬间感受到父爱?我没有参与公众号的话题,今天,却想在这里记录。
父亲是个不善言辞,性格木讷的人,没有一技之长,一直都靠在地里刨食撑起整个家,记忆里父亲不管是晴天雨天,夏天冬天,还是白天黑夜,总有忙不完的农活,做不完的工作。我们父女之间几乎没有书本上记录的那样温情的时刻。
听妈妈说,别人因为我和姐姐是女孩轻慢我们,甚至爷爷奶奶也是,但爸爸没有。他在我们小时,总是把我们扛在肩上去村里的小卖部买葱油饼吃。我们大一点了,可以帮忙干农活了,暑假“双抢”时,我们的脸只要一变红,爸爸就会让我们回家休息,让我们用白糖泡井水喝,消暑。
现在想来,七八月份的天气,即使在阴凉的地方,稍微动一下也会满脸通红,汗流浃背,可见爸爸内心里是多么疼惜我们姐妹,只是这些话他从来没有说出来过。
印象里感受到的最深沉的父爱,是在我结婚后。快要过年了,我趁着假期,回家陪他们待上几天。那几天,我每天除了睡,就是吃。早上,爸爸让妈妈别喊我,让我多睡会儿,中午,11点多,爸爸开始吩咐妈妈做饭,说我在外面12点就吃中饭了,等下会饿。晚上五点多又开始嘱咐我妈做晚饭,说我习惯了六点吃晚饭。
要知道,他们多年的习惯都是早上九点多吃饭,中午三点左右,晚上九点甚至十点。这样安排吃饭时间,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科学养生,而是为了配合劳作时间。尤其“双抢”时,正值酷暑,他们也不是晒不怕,所以要赶早先干一阵,中午三点左右,温度最高,回家吃饭,顺带避一避如火的骄阳。晚上,自然要干到天擦黑,将近八点才回家。
我离开农村,在外面上班没几年,爸爸就把我当成了城里人,生怕我不习惯,硬是打乱他们几十年来形成的作息习惯。
不只是这样,平时轻易不上桌的,他们亲自喂养的池塘里的鱼,满山跑的鸡,水田里四处撒欢的鸭子,这几天每天不同的做法、不重样地搬上餐桌。厨房里一天到晚都炊烟袅袅,那是他们在炸豆腐、炸鱼、炸红薯坨坨,预备给我带回自己小家过年吃的。
清楚地记得,那年儿子小,刚三岁,我们还没买车,孩子爸又在外地,我带着他转车不方便,于是把他放在家里跟着婆婆,我独自回的父母家。所以,住了三天我就准备回去了,爸爸也没留我,只帮我把一切都打包好了,炸好的熟食一袋,活鸡把翅膀和脚都用绳子扎紧,活鱼用塑料袋装好,鸡蛋鸭蛋用一个桶子装着,还放了米,以免途中磕破。
看着爸爸默默为我忙前忙后,我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尤其想到别人家的儿女都是过年了往家赶,而我却要往外跑,心里更是难受。所以第二天一早,本准备回家的我又决定留下,再陪他们一天。爸爸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忙不迭地把鸡松了绑,把鱼放进了池子,把熟食放进了冰箱,并大声朝着在厨房里的妈妈喊:“**(我的小名)明天回去,你赶紧做饭,别让她饿了。”
听到爸爸明显扬起来的语调,看到他置放物品时那微微颤抖的手,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借口我再去床上躺一下,用被子蒙着头痛哭了一场……
现在,随着父亲的故去,他已经成了一种回忆,成了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成了一部老电影……没有父亲的父亲节,我站在窗前思念,才深深感到父爱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