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当前位置: “看见”孩子 > 正文

“看见”孩子

专题: 心理 读书 亲子教育 想法
作者:海蓝花格 来源:原文地址 时间:2022-06-09 17:37:15  阅读:130   网上投稿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中,心理医生苍鹭给蛤蟆先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想象在一个很小的星球上只住着三个人:你和其他两个人。那两个人的身高比你高一倍还多,所有的事情你都得完完全全依赖他们,不光是吃喝,你的情感需求都得靠他们来满足。他们通常都对你很好,你也用爱来回应他们。但有些时候,他们会对你生气,这让你感到害怕和不快。他们是那么的高大有力,所以你感到很无助。不幸的是,你没法逃离。所以你只能忍受这个状况,同时学习如何尽你所能地去应对。

        这个故事中高大的那两个人就是父母,弱小的那个人就是孩子。的确如此,弱小的孩子在物质上和情感上只能依赖父母,渐渐与父母建立信任。当高大的父母向弱小的孩子发脾气时,孩子是害怕且无助的。当没法逃离时,孩子只能调整自己的行为来满足父母的需求,适应当时的情形。渐渐地转变为安全感缺失的适应型儿童,形成讨好型人格。可悲的是,这些变化父母是看不到的。父母对孩子不好的影响,这种后遗症隐藏得十分巧妙。旁人不知,只有孩子自己知道,有的甚至在长大之后自己才意识到的。

呵护孩子

        因而有一点尤为关键——父母的眼里要有孩子,要“看见”孩子。观察孩子在自己面前的反应,多思考背后的原因,多反思自己的言行。举个例子,当你知道孩子撒谎之后,你的反应是什么?毫不夸张地讲,有的父母会批评教育孩子,更有甚者,会揍一顿孩子。有智慧的父母则会思考孩子撒谎的原因,追根溯源,以此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然而我们必须得承认,父母都是普通人,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伤害孩子是避免不了的。只有当不断“看见”孩子时,这种伤害的程度才能降到最低,也让亲子关系更为融洽。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看见”孩子,让孩子多点关注,多点温暖,多点爱。

        感谢点赞关注。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