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与公正
现在来谈谈读懂了一本书吗但是却不同意作者的情况。这种情况的不同意就是因为作者在某一点上出错了。我们并没有偏见,也不是情绪化。
要做到理想化的辩论,就要满足以下三种条件:
1、因为有理性的一面,也有动物性的一面,所以在争辩时要注意带进去的情绪,或是在当场引发的脾气。
2、我们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偏见是什么,也就是我们的预先评断。否则我们就不容易接受对手也有不同假设的权力。一场好的辩论是不会因为假设而争吵的。
3、派别之争几乎难以避免地会造成一些盲点,要化解这些盲点,应该尽力尝试不偏不倚。每个参与辩论的人至少都从对方的立场来着想。我们要的是文明的意见的交流。
以上三种心态是明智与有益的对话中必要的条件,这三个条件也使用在阅读上,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但这只是理想的状态,只能做到近似而已。
我们需要承认,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会违反自己所定的辩论中该有的明智规则,我们会攻击一本书,会穷追猛打,辩不过还继续反对,把自己的偏见将得理直气壮……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仍然相信,作者与读者的对话及批评式的阅读,是可以相当有纪律的。
以下介绍一套比较容易遵守的替代方法,这套方法指出四种站在对立角度来批评一本书之道。
前提是读者能与作者进行对话,并能回应他所说的话。在读者说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之后,他可以用以下概念向作者说明:1、你的知识不足;2、你的知识有错误;3、你不符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这四点可能不完整,但是够用了。这四个声明,只用其中一点不会妨害到其他重点的运用,每个重点或全部到重点都可以用上,因为这些重点是不会相互排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