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随想   童年的记忆(续十三)

乡音:《水之声》

      鲁南郯城县杨集镇,方圆小有名气。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盛产三大辣、农产品,收购、加工,名誉大江南北。

      山东杨集地处鲁苏交界,南邻江苏新沂瓦窑,西邻徐州邳州接壤。江苏阜宁有一杨集,称南杨集。江苏连云港灌云也有一杨集。称东杨集。西河南虞城也有一杨集,称西杨集。

      杨集五十年代称墨河区,北邻十五华里归昌,原称白河区,现称归昌乡,政府驻地。东邻十八华里红花埠,原称红花乡,现北迁大院子,现称大院子乡,政府驻地。昔日将郯城县最南端的三个乡镇,简称为红白黑,即红花、白河、墨河。

      杨集镇,政府驻地,旧时隶属郯六区。五八年称墨河区,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后期,称杨集公社,八十年代杨集乡,九十年代初,中央统一部署,撤乡建镇至今。杨集以中间商业街为界,一分为二,南为杨南村,现改称杨集二村。北为杨北村,现改称杨集一村。原六个管理区,现实为八个管理区,俗称八大军区,下属四十六个自然村。过去各大小村庄都有一至二眼土砖水井,仅供民众日常生活用水之便。那会先是泥瓦罐子,后用铁桶挑水,极不卫生,都说这井是千家的粪茅子。后逐渐发展一家一户都用自己的压井,方便,卫生。现有许多民众,集中居住小区,用上了自来水,燃气、空调,电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完善升级,生活越来越美好!

      单说杨北村街道北,十字路口南旁,一口古井,青砖垒成,整块红圆石圈井口,井深六米余。冬天,井里热气蒸腾,雾气缭绕直冲而上。井水微有温度,入口而不寒,略感甘甜,清彻肺腑。有些人冬天生瓜、菜、椒等种子芽,将浸泡过的种子装入小布袋里,用根细绳栓牢,系在井边固定,待三五日后取出即可,比平常可提前播种。

      夏天,井水味道纯正清凉,甘甜可口。昔日,那些赶集上店,下湖干活,路经此地,偶感口渴,见有担水的,喝上一气,压渴解馋,痛快之极,一凉到底。

      村里这眼井,每隔两三年就扒一次。实际扒很简单,瞅当夏天最热的天气,村里安排两三个人,找来水桶、绳子等物。井水不深,换班轮留往上提一二十桶,买瓶酒,下井的人喝上两口,站在事先栓好的团筐里,慢慢地就续下去了。将筐提上来,换来水桶下去,井底下的人将淤泥及破碎的瓦罐片子装进桶里,上面有人负责提。井里还有不少其它的东西,例如:水桶(那是掉进去,没打捞上来的,就不再捞了,还有其它东西。扒井都是义务的,有人专门去沿街商铺去齐钱,多少不限。有的给钱,有的给烟,有的给酒。打捞清理干净后,他们就去饭店吃喝一通,完事。

      话说杨集南十里地,江苏瓦窑街上,有一马姓大户,良田千顷,骡马成群。宅院百亩余,房屋上百间,长工护院,使女佣人不计其数。家大业大势力大,据说,旧时新沂县(现已撤县改市),来了新县长,都得到马府亲自拜访。有专门的厨师,听说,夏天买来猪肉,专门叫招蝇生蛆,吃那嫩芽芽。豆芽菜捏头,去尾时同时将那根筋抽出,将事先剁成极细腻的肉酱,灌入细孔内爆炒。以上这两种方法,只是耳闻传说,不足为评。旧时,清末民初,据说此人专程派人,来杨集挑水回去,专用于做饭,烧水泡茶,不得做为他用,传为佳话。解放后,设为瓦窰乡政府办公场所,现在已迁往正南方向,陇海铁路南的新址。

      九十年代,普遍盛行打钻压井,此后,这眼井逐渐荒废。后因拓宽东西街道,为安全起见,用钢筋焊接筑围,再也没人使用了,只留下孤独的这眼历史老井,还有沧桑的岁月和美丽动人的回忆,随着光阴的流逝,再以后剩下的也就只有传说了。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