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彩礼纷争,我说些个人观点,给是应该给的,关键在于给多少的标准。
古代婚礼的六礼:问名、订盟、纳彩、纳币、请期、亲迎,现在是变了外在形式,本质没变。
说说属于完聘期的纳彩和纳币,又称为纳吉、纳征的,总之是收聘礼的意思。
完聘,男方要送去婚书,还要送糕饼、糖果、猪腿之类的吉祥礼物,风俗不同物品不同,象征意义为重。
重点说聘金,送多少呢?
“凡嫁子娶妻,入币缁帛无过五两”,凡是婚姻聘礼,平民的不能超过五两。
这五两不是五两银子,是缁帛,是纺织品。
五两的纺织品,估计是200尺左右,估计做新婚礼服用。
(具体多少,我不清楚,因为那要专业资料换算当时的量词,记载有差别。总之是纺织品,古代常以纺织品代货币)
聘礼也因男方的地位不同而不同,“士大夫乃以玄楞束帛,天子加以焚圭,诸侯加以大璋。”
玄是黑色,楞是黄色,这两种束帛又要比缁帛高一个等级。
选黑黄两色,可能还有天地玄黄、阴阳相谐的意思,也是象征意义多于实惠利益。
天子加焚圭,圭是一种玉,举行典礼的时候当祭器,还有圭臬是测天文的仪器,不清楚焚圭具体是什么,在聘礼中加这物品能显示男方的身份地位。
也有迎女方到家,认可女主人身份,以后家里的事,都由贤内助做主这意思。
大璋也是一种玉,祭祀时用的礼器,古代生男孩弄璋,就有希望将来尊贵,能议朝礼的意思。
古代彩礼有高低区别,现代也可以区别开来。
即以准新郎本人的年收入为聘,不论年收入三万六,还是年薪百万,该出多少彩礼明明白白。
男方父母在房子方面已经出钱,培养孩子同样是耗费很多,彩礼钱就不要让父母再给了。
女方父母同样辛劳,准新娘也该自己出嫁妆,同样以年收入为限,自己挣得多,嫁妆就奢侈些,挣得少就简朴些,依能力而定,总之不能让父母贴钱。
年轻人适当给压力,才能学会自立,懂得安排好未来生活,才不会当啃老族。
社会变迁谁也说不准,家境好宠儿女,也是宠得了一时宠不了一世,靠人不如靠己,家财万贯不如一技之长。
而普通家庭,更不要去攀比虚的大场面,婚姻生活过得好不好,与人有关,与婚礼无关。不要总想着红妆十里,那在古代也是极少数,不能用极少数人能达到的标准,来要求多数一般人。
戴安娜的婚礼,何超琼的婚礼,黄晓明的婚礼都够豪华了吧?结果呢?婚姻是一生相守,不是一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