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夏文学网,感情文学网,好词好句大全,美文摘抄,短篇美文,情感日志,睡前小故事,www.fanxia.cn】

《为了生命闪耀之日》作者: 斋藤茂男

专题: 读书 简友广场 想法 朋朋精选
作者:刘书朋 来源:原文地址 时间:2022-05-27 17:35:46  阅读:164   网上投稿

。。ISBN: 9787213104213

。。内容简介。。

有一个孩子,她刚出生时就被诊断为内脏器官受损的唐氏儿,维持生命的希望微乎其微,

如果你是她的父母,或是医生、护士,再或是和她完全没有关系的局外人,你会选择救她还是任其死去?

围绕这个唐氏儿的生死问题,日本社会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展开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人类不断追求进化的反省……

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救援。

但,孩子最终得救了吗?

——————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日本社会越发奉行效率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只想留下最高效的少数精锐部队,以求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如同唐氏儿那样,落后于快速变化浪潮的人,正像“工业废渣”一样被他们的“同类”无情丢弃、冷眼相对。

有人说,带着残疾生活的孩子太可怜了,他们是不会幸福的;也有人说,把抚养唐氏儿的义务强塞给和她共度一生的父母是残忍的,外人没资格说三道四;还有人说,在抚养唐氏儿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治愈与重生……人类对待他们“同类”的态度,映照着涌动在社会底层的暗流。没有人能确信自己免于交通事故、灾难或疾病,今日的强者也会沦为明日的弱者,谁都不想在需要支持的时候失去连接、独自面对。像一束光一样闪现在世间的唐氏儿,推动着我们思考“如何像人一样活着”……


。。作者简介 。。

斋藤茂男(1928—1999),日本著名记者。东京出生,毕业于庆应大学经济学部。1952年进入共同通信社,历任社会部记者、次长、编委,1988年退休。1958年获第一届日本记者会议奖。1974年因系列报道《啊,繁荣》再次获奖。1983年,因长年的新闻报道活动和作为新闻记者的高声望,获得日本记者俱乐部奖。1984年《日本的幸福》系列获日本新闻协会奖。1993年岩波书店出版其12卷著作集。

斋藤1958年因“菅生事件”的报道一举成名。他终身关心弱势群体,敢于暴露社会黑暗面。斋藤认为,“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现实,光用所谓冷静客观的观察是无法准确捕捉的。记者必须越境进入弱者的状况中,只有彻底站在弱者的立场和视角上来观察世界,我们才能接近情况的本质。必须自觉‘中立、公正、客观’等常识的虚构性”。

有人曾用“生涯一记者”来形容斋藤茂男,认为他是全日本最符合新闻记者形象的人,甚至在晚年,面对犹豫是否要告知癌症实情的医生,斋藤说“新闻记者需要知道真实情况”,让医生告知实情,像新闻采访一样用本子一一记录下自己的病况、还能做多少工作、延缓病情的措施有哪些选项等。这是他失去意识倒下的5天前的事。他作为业界榜样至今依然受到许多年轻记者的仰慕和怀念。


。。短评。。

#
精彩的报道呈现! 搭配《绿洲》食用效果极佳,以一位在医院即将被父母放弃手术的唐氏儿为引子,针对残疾儿自身、父母、社会进行了讨论继而发现围绕在生命周围的种种复杂关系,才能更珍惜生命吧。 我想起亲戚家的脑瘫患儿,他长得很可爱,像《捉妖记》里的胡巴,但他死掉的时候,只有薄薄的一层灰,从前我只是感慨一声,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思考的空间更大了,比如那个因残疾儿被丈夫抛弃的姐姐。 “总的来说,残疾共分为三种:一是人类生物学上进化的代价,二是人类与自然斗争失败的结果,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代价。”“我认为,所谓好的社会,是允许个人作出最大限度的选择,并且能够帮助个人实现这些选择的社会。”

#

如果你的孩子生而残障,而你现在有一个不受法律制裁的机会杀死TA,你会?我觉得这是个比电车难题还要难的题,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轻易就有了答案,并且为这个答案我们可以找出一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作者引出这个问题,不是为了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而是认认真真在检视社会的隐疾,思考生命未来的去向,真的十分令人感动。不过我在这里感慨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日本学者20世纪末就在呼唤国民警惕潜藏心中的法西斯主义,我们呢?先不说优生优育现在是主流倡导的人生观,在不少家庭里,女婴的性命都尚且无法保障,更不用说残障婴儿了。我想我们还没有资格讨论这个问题。

#

由于现在支持残障儿及其父母的机构和制度不够完善,所以一旦生了残障儿,父母就会感到被社会孤立,这就导致了谋杀儿童和亲子自杀等悲剧的发生。X先生强调,父母仍然根深蒂固地认为“孩子是他们的私人财产”。 “在日本,‘儿童拥有独立于父母的人格,他们有权发展自己的个性,过自己的生活’这种观念还没有被广泛接受。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父母认为可以完全凭借他们自己的想法来处置孩子。他们没有站在‘孩子是社会的孩子,为了让孩子生存应该向社会索取福利’的立场上考虑,而是选择了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处置他们。” 在这一系列的读者来信中,有人认为除了父母,任何人对唐氏儿的生死都没有发言权,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死,就应该放任他们这样做。这一观点给X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理解唐氏儿父母面对的残酷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抚养唐氏儿是每个家庭各自的事情,在缓解唐氏儿父母被迫独自承担痛苦的同时,我们必须坚信人的生命归属于他本人,并将这一观点贯彻到底。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最终人们也会觉得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就应该死,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老龄化社会。”

引自 (2)和X先生的对话

#

——“生来残障的孩子是否有抢救的必要?残障人士是否有生育的权利?”

这类问题如果放在以前问我。实话说,我肯定会犹豫,且最终也可能会给出残忍的答案。我相信你我一样,自持理智,并深受“利益最优”这类“现代”观念的影响。

书里一针见血挑明,这类问题的背后实质是在抹杀残疾人价值。在固有观念里,残疾人似乎不能创造社会价值,反而是国家的负担。那我们是不是把“创造价值”直接与生产力划上了等号?我们的社会,只追求生产力和它所代表的价值吗?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价值观变得如此单一了。

前段时间冬奥会如火如荼。如果说奥运会是人类肉体极限的展现,那残奥会就是人类灵魂极限的展现。我们注重的似乎并不是这种“极限”能生产出些什么,而是他所展现了一个怎么样的灵魂。

这当然是大众所能接触到最多的“身残志坚”的事迹,是价值其一。但此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掀开了事情更多的角度。比如,残障人士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他们本身的生命历程给个人带来的启发。还有对于他们身边的人,甚至是对于社会的价值。

——“一个残障生命存在的意义,对和他一同走在通往大海路上的其他同学来说,这份怜悯之心,一定能够成为希望他们心灵的养分。”

书中向我们展现出的一幕幕——父母的坚韧、同学的宽容、同事的认可、大众的扶助,更让人动容。这让我明白,只有拥有这样能让弱者更好融入生活的坚固力量,才能给我们带来一个理想、充满人性光辉的社会。

论语提出过:“君子不器”。人不该只是庞大社会的一个部件,被消耗、磨损、遗弃。虽自然界讲究优胜劣汰。但人之所以是人,靠的不仅仅是动物的本能。而该是对弱小生命的共情,对既有问题的改变,对理想环境的追求。这才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

正如书中所描述——“通过提高生产力来为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五物质基础、通过发展医院技术减轻或治愈残疾,并深化对残疾的理解,培养对残疾人感情的同时,逐步与残疾人共同生活的社会制度。”

感谢作者,感谢各种不同的观点,让我看到了不一样世界。最后希望大家在这滚滚巨轮中可以不被物化,也不将他人物化。成为更真正意义上的人。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相关美文阅读: